“空壳村”破茧成蝶

安庆日报 2019-04-15 09:46 大字

正值春季,春风和煦,太湖县大石乡田祥嘴村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暖意。看,瓜蒌架上老去的藤蔓还在,根部已钻出嫩嫩的新芽;青梅棵棵迎风而立,朵朵粉红的、纯白的梅花含笑枝头;桂花树、紫薇树一排排整齐列队,红叶石楠吐出的新叶色彩鲜艳;毛绒绒的小鹅欢叫着,左摇右摆跳着快乐的舞步……

“今非昔比!这些之前闲置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给村里带来了新希望,为村民拓展了致富新途径。”田祥嘴村党总支书记吴则胜高兴地说,“200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有出租水面的租金5000元,基本上算‘空壳村’。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万元左右。今年要翻番,预计能达50万元左右。”

田祥嘴,依水而居、因湖而名,宛如一颗剔透的明珠,镶嵌于泊湖之畔。该村隔泊湖而与宿松相望,依湖与东湖相牵,与棠林村一衣带水。全村共22个村民组,总人口3852人,总面积5.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旱地3500余亩,水面面积约1400亩。守着较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前些年,田祥嘴村却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一筹莫展。如何走出“破冰”之旅?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该村村两委一班人紧紧抓住政策机遇,解放思想,转换思路,创新思维,在前行中探索,在改革中奋进,围绕生态做文章,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找到了集体经济增收的“金钥匙”。

因地制宜选准“当家产业”

田祥嘴村有丰富的水面和耕地资源,水稻、棉花等传统农业曾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出产的优质粮棉受到市场青睐。然而,随着外出务工经济的兴起,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成为“打工族”,分散零星、单打独斗式的小农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村里也随之出现了部分“撂荒地”。

“地荒在那里实在可惜,可传统的种植业效益又不好,大家的积极性不高。”吴则胜说。

困则思改。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该村把目光瞄准了特色产业发展。哪些产业适合田祥嘴村的地理环境?哪些产业既能立足当前又能持续发展?哪些产业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带着这些问题,该村村两委一班人深入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结合村情进行反复分析,邀请农技专家、有关专业人士到村出谋划策,并在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的繁昌县帮扶干部帮助下,在党建结对共建的县委组织部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

“我们村地理位置佳,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光伏发电的形势和前景又好。建光伏发电站,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收益,还能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一分析,村两委果断决定建设村级集体光伏发电站。总投资56万元,由村集体出资30万元,村两委成员筹资26万元入股,设计功率62.5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站于2017年建成,并于当年8月并网发电。当年就发电2.5万度,按照每度电1元的上网电价,村集体当年在光伏发电上增加收入2.5万元。现在一年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吴则胜介绍道。

为利用好荒田荒地,该村到潜山县考察了瓜蒌种植,到繁昌县考察了青梅种植,而且分别与当地的几家企业谈好了销售问题,可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模式种植。一比较,大家一致认为比较契合实际,一方面,田祥嘴的土壤、气候适合瓜蒌、青梅的生长,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有保底收购价,产品的市场风险小。2018年,村集体将土地流转进村合作社,发展瓜蒌基地30亩、青梅基地270亩。2018年,仅瓜蒌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9万元左右。吴则胜说,“青梅3到5年可以挂果,根据专家介绍,1亩青梅最低产量有2000多斤,一般能达4000斤左右,按照与公司签订的保底价每斤1元钱来计算,一亩的产值最少有2000多元。瓜蒌和青梅,如今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今年都要扩大规模,准备增加瓜蒌基地50亩、青梅基地100亩。”

“四个结合”催发内生动力

“这批小鹅昨天到的,要在温室待一段时间。之后便在瓜蒌和青梅基地里放养。这鹅可是好东西。鹅喜欢吃草,基地里养鹅,不用除草,可以省下一笔人工费用。鹅粪留在基地,是上好的肥料,能让瓜蒌和青梅长得更好。”在吴则胜和村两委的其他同志看来,这种种养结合的形式有利于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长短结合的形式,发展了林下经济,能弥补青梅需3到5年挂果的“空档期”,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为解决好谁来种、谁来养的问题,该村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村合作社。2014年,村里引进太湖县锦绣熙湖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村合作社以10万元入股该公司在村里建起苗木基地200多亩,由公司负责技术、管理、销售等,村集体每年获得分红1万元。而想起在基地里养鹅,与村文书、养殖大户查余应是分不开的。查余应是回乡创业青年,有十几年的养殖经验,现年养殖番鸭8万羽左右,还带动了周边2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业。在去年的村两委换届中,他被选进了村两委班子。有养番鸭经验的他,去年与村合作社合作养鹅5300只,村集体建基地,他出技术、搞管理,按每只10元的费用上交给村集体。今年,查余应等能人进村后,村合作社承担下养鹅任务,村两委便安排查余应等专人牵头负责产业发展工作。企业合作,能人牵头,让该村产业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小额信贷入股发展产业,共带动贫困户36户。他们不仅每年享有固定分红3000元,还可以在基地做工挣得工资,有的一年可增收万元左右。”吴则胜说,“这种金融结合模式,拓宽了融资渠道,解决了投资难题。”

做实“党建+”凝聚创业合力

村级集体经济强不强,关键要看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就业创业、人居环境改善等”为着力点,发挥头雁效应,激发支部活力,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了发展上。

“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决定的事不等不靠,把集体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一样干。”去年村两委换届后,新的两委班子干事创业激情更加高昂,有需要时一齐上,带头到基地劳动,带头在基地值夜班,干劲十足。新班子中,两人是老村干,有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三人是村里的能人,带头发展种养殖产业和实体经济,有经营管理经验,是种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这样的组合,让大家做事心里有了“底气”,有事共商量,有话当面说,有难题都来出点子,形成了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工作局面。

吴达文是歇凉组的一名老党员。去年,村合作社打算流转该组的土地建基地,吴达文主动将自家的3亩地流转进社,还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帮忙做其他群众的思想工作,把流转前后的经济账算给大家听。在他和其他党员的带动下,该组60户的土地全部流转到位,为加快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到目前为止,全村有3个组170多户的500多亩土地流转进了村合作社,不少村民的思想由“要我流转”转变为“我要流转”。

“以前想为村民做点事,可往往苦于没有钱。现在村集体有了资金,村卫生室改造、修路等都列上了议事日程,能为大家做点实事了。群众看在眼里,都特别支持村里的发展。”吴则胜说,“虽然苦点、累点,但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觉得很有价值,对田祥嘴的未来,我们充满了信心。”叶玲玲

新闻推荐

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高

太湖县新仓镇塔山村利用资产收益扶贫资金,结合本地秸秆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导扶贫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增加就业...

太湖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