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宾朋云集朴初故里专家学者共襄文化盛事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在太湖举行
金秋十月,阳光普照。八方宾朋,共襄盛事。
10月28日-31日,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举行。其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仁者见仁,语惊四座;智者见智,才辩无双;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汇聚一堂,共忆朴老往事,共话朴老情长,共建禅源太湖,大会收效颇丰。
本次大会旨在纪念赵朴初诞辰111周年,传扬朴老毕生的精神风范、崇高品德和深博思想,进一步深入研究赵朴初的诗词文化艺术,讴歌太湖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着力建设“活力太湖、魅力太湖、实力太湖”。
此次研讨会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由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承办。来自北京、重庆、安徽、广东、江苏、江西、甘肃、黑龙江等13个省市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省内20个地区的诗词学会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社社长范诗银在开幕词中指出,朴老一生创作诗、词、曲、联等作品二千余首,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根基,为传统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组织这次研讨会就是要团结所有热爱诗词的朋友们,来继承朴老留下的宝贵财富,通过大家的工作与努力,使之发扬光大,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落实到肩头,接力在手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发挥力量;就是要进一步接近朴老,认识朴老,学习朴老爱国爱党、心怀苍生的信念,以饱含对国家、对人民、对党乃至万事万物的无限深情,写出感情真挚,打动读者的优美诗章;学习朴老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多思多读多写,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基础上,提高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就是要学习朴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前提下勇于探索的精神,以不断的创新实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古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就是要学习朴老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尤其是他的爱国心、朋友情、文人趣,以启迪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创作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放声歌唱、阔步向前。
活动期间,大会重点举行了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的主旨研讨会、赵朴初诗词分组研讨会和诗词讲座。众多专家、学者和诗人词家从朴老的诗词文化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大范围、大视野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充满个性化的观点和积极有益的探索,全面体现了本次研讨会的学理性、研究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大会既有主旨发言,又有小组讨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一次诗词理论盛会。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丰富赵朴初诗词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为太湖县地方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太湖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经典的重要举措。
大会还组织了集体采风活动,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赵朴初文化公园、花亭湖及其大坝文化墙、西风禅寺、五千年文博园,实地感受了“朴初故里禅源太湖”的优美风景,开展了诗词采风创作;举行了吟诗歌会,10位专家学者相继登台吟诵诗词,文艺工作者倾情演唱了《故乡茶》、《老大始还乡》、《山情水意共天长》等朴老诗词以及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歌曲《太湖之恋》、《美美花亭湖》;举行了太湖县寺前镇“朴初故里禅文小镇”诗词大赛颁奖仪式和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百里镇“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授牌仪式。
赵朴初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亲密的朋友和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曾长期担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他的《片石集》、《滴水集》两本诗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散曲《某公三哭》,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赏。
作为赵朴初先生的故乡,太湖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熙湖大地孕育走出了文化泰斗赵朴初、诗人朱湘、史学家孔凡礼、作家石楠等大家名宿,至今乡结诗社,村闻书声,2015年成功创建了安徽省首个“中华诗词之乡”。
一直以来,太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注重朴老文化的研究,注重朴老和谐、圆融、知恩报恩思想的传承,注重朴老诗词书法艺术的弘扬,先后创办了《赵朴初研究动态》《熙湖诗词》等期刊,编辑出版了《赵朴初研究》《禅源太湖》等书籍,还多次举办纪念朴老、研究朴老系列活动,全县说朴老、敬朴老、学朴老氛围浓厚。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次盛会,名家荟萃,学者云集,既是一场高层次的名家聚会、高品位的文化盛宴;也是太湖广大文艺工作者零距离学习文化大家的难得机遇,并以此为契机担负起推进家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使命,创作一批紧贴时代精神、紧贴使命任务、紧贴中心大局的精品力作,为太湖人民提供精美文化大餐,切实发挥诗词在建设“三个太湖”中的独特作用。刘辉毕璀
新闻推荐
本报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太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8月...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