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涵,通过创建品牌文化活动,培育基层群众喜爱的“民星”文艺团体——“民星进城”逐梦大舞台
■ 本报记者 钱定果
太湖县基层文化需求旺盛,各类民间艺术团体以及草根文艺人才深耕乡野,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不过,与城区的优质文化资源相比,当地民间文艺人才一直难以在更高层面上显露“身手”,缺乏技术指导和舞台展示。为此,太湖县今年启动“民星进城 艺术下乡”文化活动,通过城乡文化双向互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其中,“民星进城”活动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专业人才的自主性,挖掘和培育优秀文艺群体,为他们搭建艺术舞台、提升艺术水准打开“绿色通道”,实现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的目标。
延伸服务 文化平台“接地气”
9月7日晚7点半,太湖五千年文博园华表广场座无虚席、人声鼎沸,“民星进城江塘之夜”文艺演出准时开场。大合唱、歌舞、黄梅戏等各类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尤其是4位老者的鼓书表演,唱词贴近生活、曲调别有韵味,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台上的演员不是明星大腕,而是一群热爱文艺活动的农村百姓。他们质朴的表演,深深打动了现场的观众。
所谓“民星进城”,是将基层优秀文艺人才“请”进县城里,在城区文化大舞台上集中展示、展演地方特色文艺节目。江塘之夜是太湖县“民星进城”系列活动之一,该县15个乡镇每周五晚轮番组织一台100分钟左右的文艺节目,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给百姓看、唱给百姓听。如此“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源自该县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积极探索。
记者采访中得知,太湖县是安徽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形成了县图书馆晚间免费开放、残障读者活动日、百姓舞台、百姓诗台等7个服务品牌。其中,“百姓舞台”的创建,为城区文艺爱好者搭建了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相比之下,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就显得有些冷清,主要是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和集中展示场所。但是,广大农民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展示艺术才能的渴望和对文艺生活的追求一点都不亚于城市居民。
在这一背景下,太湖县文化部门开展了“民星进城 文艺下乡”活动,旨在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一方面,城里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送文化”“种文化”,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帮扶和指导。另一方面,以广大农民中的优秀文艺骨干、乡村达人为主角,创作积极健康向上、弘扬正能量的各类文艺作品,并走上县城舞台进行展示、交流。
“民星进城”活动将持续至11月底,目前将近一半的乡镇完成了文艺演出。演出由各乡镇党委、政府承办,也调动和激发了乡镇抓文化、办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比特色、比质量、比效果”的局面。
体制保障 专业人干专业事
如何挖掘和培养“民星”?太湖县文化部门在体制上做文章,通过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纽带作用,实现优秀文艺人才输出。
据太湖县文化委负责人介绍,他们在该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45个事业编制,每个文化站配置3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本区域的各类文化活动。有编制,在工资、补贴方面就有了保障,文化站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2011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戏曲表演专业的张聪通过招考,进入天华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黄梅戏进课堂活动。“从2013年开始,我和另外一位同事每周在天华镇中心小学上两节黄梅戏课,主要教孩子们唱腔和黄梅戏知识。 ”张聪告诉记者。她还将黄梅戏课程延伸到该镇合铺村小教学点,指导孩子们参加文艺活动。就在去年,天华镇小学生表演的经典曲目 《打猪草》,获得安庆市青少年黄梅戏电视大赛三等奖。在张聪的努力下,镇里已经有了三四支文艺演出队伍,并定期举办少儿舞蹈、黄梅戏培训。
包括张聪在内,太湖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负责人大都是文艺类专业人才。当地采取把群众文艺骨干“请进来”和专业干部“走出去”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空间。
新仓镇综合文化站负责人袁森林告诉记者,他们与当地诗词研究会合作,经常开展文化沙龙活动。通过活动,慢慢培养本地的优秀文化人才。今年8月,该镇一位笔名“剑方”的原创诗人在全国微诗歌大赛上获得三等奖。袁森林说,镇里诗词爱好者的优秀作品合集成刊,并与其他乡镇的文学作品互动交流,激发了基层文化爱好者的创作活力。晋熙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孙长旺编剧的黄梅小戏 《一根筋》获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黄梅小戏《臭豆腐》入选2017年安徽省戏曲孵化计划。
据统计,太湖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村级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百余次。每个文化站每年组织文艺团队到村巡演一至两场。自2014年以来,太湖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证每村送一场以上正规文艺演出,每年每村组织开展广场舞、球类、棋牌等文体活动均在5次以上。
补强人手 壮大文艺队伍
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专业人才,广大农村地区也需要专职人员,协同开展文化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服务有效下沉,进一步壮大基层文化队伍。
太湖县的做法是,采取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方式,为各乡镇主要村庄配备文化协管员,解决人手紧张问题。每名协管员每年补助12000元,以调动他们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去年9月,天华镇辛冲村村民辛荷馨通过县文化委招聘,成为了一名文化协管员。她告诉记者,协管员平时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电影下乡放送、广场舞等各类文艺活动培训。每逢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还要配合乡镇文化站,组织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我们通过文化站的技术指导,协调和帮助各类文艺团体提升节目质量,并为他们寻找文化资源。 ”辛荷馨说,近年来,龙灯表演等传统民俗节目也随着村里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渐活跃起来。
在新仓镇鸣山村,文化协管员章汉林主要为黄梅戏团、舞蹈队免费提供场地。为了准备“民星进城”节目,他帮助当地舞蹈队伍挑选人员,并请来老师进行技术指导。“村文化活动中心保证每天开放,我的手机和微信号对外公示,以方便村民联系。 ”章汉林告诉记者。
今年,太湖县文化委启动了两项文化民生工程,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空间场地、设备设施和文化服务全部免费提供;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专项补助。上述举措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该县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主要是少数乡镇综合文化站空间利用率不高;受行政村编制、经费的限制以及工作任务繁重,难以落实专(兼)职文化管理员,影响村文化活动(中心)室作用的发挥。为此,该县文化委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法,提高民生工程绩效,逐渐探索并建立民生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新闻推荐
消费者维权半年终获赔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