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为什么缺少“拼命三郎”?本报记者江月
海安保税物流中心。 (海安日报供图)
十多年前,南通市的“边远县”海安还是个标准的农业县,长期顶着“小六子”的帽子,县领导“低着头”去市里开会。
而现在,海安在南通市九个县(市、区)中成功逆袭,经济社会综合考核连续6年蝉联南通市第一。
十年翻天覆地,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海安赶超跨越?
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给出的答案是:干部!他说,海安干部身上“见第一就争、见奖杯就夺、见红旗就扛”的精气神已经成为海安的核心竞争力。
8月13日,在一天的考察时间里,海安干部身上拼、抢、夺的“精气神”触动着安庆市党政代表团每位成员的神经,震撼、钦佩、赞叹在他们心中翻腾。
随之而来的还有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缺少这样的‘拼命三郎\’?”
看看海安,干部有多“拼”?
——想发展、要发展;抓落实、快落实;争一流、创一流
人人走路带风,精神抖擞,干劲十足。这是记者对海安干部的第一印象。
而在海安采访期间,每一天,每到一处,每听到一个故事,一个海安干部“拼”的群体画像就越来越清晰——
每个月,满载海安市所有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两辆大巴车都要在城里“跑一次”,到每一个在建的项目现场。“月月看、户户到”项目巡查制度已经在海安施行了4年,一月一次,风雨无阻;
为帮一家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难题,海安市滨海区管委会干部拿出自家房产到银行抵押,迅速解决了贷款问题,使该企业得以正常生产经营;
为了抢一个台资项目,一位海安招商员跟踪了4年,坚持每周给客商发送信息。
海安市史志工委编纂的《海安年鉴》(2017)成为全国第一部入选“中国精品年鉴”的县级综合年鉴。就是这样一个只有12人的小单位,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两个招商项目。
……
这是一支有拼劲、有韧劲、有闯劲的战斗队伍。
在海安,干部是“全能型”人才。统计局的干部可以去征地拆迁,地震局的干部可以去抓产业发展;干部到了企业能把企业做上市,进了物流园区能把园区打造成全国领先……“招商引资、征地拆迁、服务企业样样都能干,只恨自己时间不够用。”海安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陈闽安说。
“办事效率非常高。”上海圣德曼铸造海安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迎新说,公司2014年落户海安时,海安成立了20多人的服务队伍,让原本18个月的建设期变成了8个月竣工投产。海安的高效服务,让企业决定在海安实施二三期项目,今年内二期项目就将建成。
这样的“二期现象”在海安还有很多。干部主动、真心服务企业,让企业愿意在海安扩大生产、扎根下去。
“有问题打个电话,没事的话挂完电话就往这儿赶;有事的话,周六周日加班也会来。”采访中,说起海安干部的“店小二”精神,海安的企业负责人都赞不绝口,这样的贴心服务让他们感到“放心”、“踏实”。
海安干部的“拼”,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海安市发改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到一个企业打错的电话,没有简单地说“您打错了”,而是热情地介绍起海安的发展环境、投资政策,并迅速向上级报告情况。掌握信息后,市政府相关领导直奔江阴。现在,这个投资30亿元的项目在海安落地生根,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海安干部的“拼”,是“拼”在实处。
有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海安市领导外出招商242人次、区镇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1021人次、区镇分管负责人外出招商893人次,每日在外招商人数动态保持160人以上。与此相对应的,上半年,海安市新签约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8个,注册项目68个。
干部的“拼”,拼出了海安浓厚的发展氛围!平均每天都有一批海安的县领导、区镇干部、企业家、招商人员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招商推介、洽谈合作;每天都有一家企业在海安开工建设;每天都有一个新的项目在海安落地……
对比海安,安庆如何?
——按部就班的多,敢闯敢拼的少;求稳怕变的多,敢于担当的少
“制约安庆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在人。”曾经在安庆任职的一位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安庆有些干部不得力、不出力,一些工作精准度、精细化不够,没有见到很好的效果。
时至今日,虽然我们的干部在文明创建、森林防火、抗洪抢险、脱贫攻坚等多场大仗、硬仗中锻炼了能力、改进了作风、干出了成就,但是在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安庆最近几年发展挺好的。”“别人有着我们不能比的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也好。”在采访中,这样的话语屡见不鲜。言语中显现的是“小成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见贤思齐、奋起直追的意识不足,不为发展找出路,只为落后找理由。
“海安的干部是人人参与经济发展,大家主动要招商,我们呢?你不给哪个部门分配招商任务,那这个部门高兴死了。”在海安考察时,迎江区区长章洪海说。
“也忙得很啊!但是怎么忙也忙不到点子上,瞎忙!”太湖县委书记程志翔告诉记者,很多干部思想不紧绷、能力跟不上,干不到实处。
“很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因为怕担责,反复请示上级,工作效率低下。”一位市直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有些“请示”完全是没有必要。
“做事拖拖拉拉、疲疲沓沓。”市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曾经向记者直言不讳地说,“光打雷不下雨”,“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两年前就应该享受到的外贸出口政策,为何资金迟迟下不来?项目签约是需要200亩地,结果项目落地了才被告知只有50亩地?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整改,为何还要对之前已经通过的安评和消评反复评审……
今年7月份开始,全市开展“四督四保”“四送一服”经济发展督查专项行动,在企业反映的诉求中,暴露出了有些干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解决问题方法不多、帮扶企业作风不实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轻则造成项目建设缓慢,重则造成企业利益受损、招商项目无法落地,延误发展机遇。
“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职工作,与己无关的事不大过问,没有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合力和氛围。”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韦文明在分析安庆市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时说,安庆干部争先进位的意识没有海安强,不求进只求稳。
事都是人干出来的。当前的安庆,还是求稳的人多,争先的人少,没有创造,没有突破,那么,安庆重振雄风的梦想要何时才能实现?
对标海安,安庆怎么办?
——创新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海安的干部中为何有那么多“拼命三郎”?
我们在他们的考核机制里,找到了答案。
经过多年摸索,海安建立了“成绩单+综合评定”的实绩考评机制,分层级“差别化”鉴定干部实绩。
对乡镇领导班子,海安将重点工作划分为党的建设、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等12个单项杯,开展百分制责任书考核和金、银、铜单项杯竞赛活动。
“干得不好,要把杯交出去,都是分管负责人上台完成交杯,有压力,下个月肯定要拼了呀!”海安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昕说,通过创先争优,‘保二争一\’成为全区机关党员干部流淌在血液中的价值追求。
除了激励各乡镇比学赶超,对于单项杯、综合杯考核第4名以后的干部不得提拔,单项工作连续两年居于倒数两名的单位,其主要领导必须调整。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相结合,几年下来,“见奖杯就夺”在海安蔚然成风。
而对于机关部门和干部,海安围绕年初一张“责任状”、年中一张“推进表”、年末一张“成绩单”,全面建立以“成绩单考核+综合考评”为主要形式的干部实绩评价体系,加强领导班子和成员动态考察管理,把“成绩单”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评优的主要依据。
这种量化的考核,让干好干坏一目了然。2017年,海安市直部门中,得分最高的180分,最低的90分。“你的考核指标超额完成了,整个单位所有同事的年终绩效都能受益。”海安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陈杰说。在海安,绩效考核一分220块钱,那么得到180分的单位平均每人就能得到39600块钱。到了单位内部,再按照每个个人的成绩单对奖金进行重新分配,第一名的干部和其他人比奖金就会多。这样,“见第一就夺”就成了海安干部共识。
“谈优谈差”是海安的又一项制度创新,运用年度考核结果,对考核排名靠前或增幅较大的“谈优”,对考核排名滞后或降幅较大的“谈差”。“成绩单式的考核,突出干货,实打实,硬碰硬。”海安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锦璜说,今年以来共约谈129人次,其中谈差46人次。5年来,全市共约谈596人次,其中谈差193人次。
而海安在选人用人方面的机制,也发挥了推动中心工作的导向性作用。几年来,海安提拔的副科级干部中,有60%是来自招商引资一线的招商员。
“海安运用一份比较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安庆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韦文明说,这是我们此次考察要取的“真经”。
据了解,安庆市在学习“海安经验”的基础上,已经着手对我们的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做进一步的修改,重点突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完成情况,突出我们在全省的争先进位,突出严格奖惩。同时,安庆市将进一步探索研究干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管理考核办法,从而促进全市广大干部积极勇于争先、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全力以赴在推动安庆经济发展中做贡献。
海安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干部作风是最宝贵的生产力,严格考核才能落实责任激发动力。
今日的安庆,需要每个干部都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状态,从现在开始,一刻也不要拖、一时也不要等,携起手来一起干,以每个人的拼劲、干劲、闯劲、韧劲汇聚起推动安庆赶超跨越、重振雄风的强大力量!
新闻推荐
太湖县注重整合党建资源,强化“三个带动”,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于产业发展。一是抓基地带动。持...
太湖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