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林长”助荒山变绿———太湖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纪实

太湖周刊 2018-03-16 11:05 大字

春花烂漫时节,沿赤百线、太北线而行,四周山林面貌的改变,尽收眼底。山还是以前的山,可山的颜色丰富起来。最让人感叹的是,曾经满山疯长的芭茅,已经被毛竹、油茶、茶叶等代替,新的绿色让大山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样的改变,正是太湖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带来的看得见的效果。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全县林地面积11.76万公顷,是安徽省重点林区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实施林长制为总牵引,以落实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抓手,将林业发展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以消灭芭茅山为突破口,将芭茅山治理作为林业增绿、增效的主战场,以决战决胜的态势坚定不移地推进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让大山变得更美。

林长带动作用显

“自从林长制实行后,我感觉林业的春天来临了。有事找林长。去年镇级林长知道我的山场林道未贯通,影响生产和管理,立即解决了修建林区道路2公里的经费10万余元。可以说,我是实实在在感受到林长制带来的好处。”天华镇黄苗村造林大户朱国安现经营山场5600多亩,其中发展毛竹基地4000多亩,并开展以短养长、种养结合复合经营试验,在林下发展中药、土鸡、牛等种养业。其实,感受到“林长”好处的,远不止朱国安。

据悉,自林长制工作启动后,太湖县在县级设立总林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县政府副县长担任。将全县森林资源区划为“花亭湖湿地公园景观区”、“环花亭湖水源涵养区(南片、北片)”、“泛花亭湖生态保育及用材林基地林区”、“九井溪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国道及高速公路沿线现代林业发展示范区”、“丘陵油茶等高效经济林产业基地区”等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区编制功能区总体规划,明确六大功能区目标任务。功能区建设分别由6个县级副总林长负责,每个区域确定2个县直部门为联系单位,协助县级林长开展相关工作。28个林长制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推进林长制工作。在各乡(镇)设立了乡(镇)、村级林长,着手编制“一村一策”森林经营方案,明确林长职责,细化林长制工作任务。目前,全县共设立林长940人,其中县级总林长8人、乡镇级林长219人、村级林长713人。县、乡级林长分区、分村落实责任,村级林长责任细化到组到山场地块,全县1924名护林员管护责任已全部落实到山头地块。全县林长制“三级林长+护林员”的组织架构已建立完成,确保了全县范围内“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自己的林长,实现了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在以芭茅山改造为重点的林业建设中,太湖县积极发挥各级林长的带动作用,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林业工作加强督查指导,帮助造林大户解决实际困难,为林业发展“支招”。特别是国庆节、春节假期,县级总林长带队深入到全县各乡镇芭茅山除治现场和森林防火一线,督查造林整地的质量进度和火源监管情况,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多措并举成效见

“据统计,刘畈乡有芭茅山4.8万亩。去年一年,我们下大力气,消灭了1.43万亩。我们把工作的主战场放在山头上,一手抓森林防火,一手抓造林绿化,下定决心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山上再造一个新刘畈。目前,全乡的造林大户有23个。”刘畈乡党委书记蒋志才说。消灭芭茅山,这是太湖县用实际行动践行林长制的具体体现。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芭茅山改造工程列为市级林长制四大试点示范工程之一。县委县政府立足太湖县实际,找准发展定位,将17万亩芭茅山做为林业增绿、增效的主战场和实施林长制的突破口,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制定了《消灭芭茅山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坚持造防结合,标本兼治,全力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管控和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整治等工作。2017年,太湖县超额完成芭茅山改造工作任务,共砍除芭茅95805亩,完成新造林44481亩。

为激发全县上下投身造林事业的热情,2017年,太湖县对林业产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对新发展毛竹成片50亩以上的补助1000元/亩,对新发展油茶、杉木、国外松及经果林成片50亩以上的补助500元/亩,对村民委员会、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进行规模化造林的额外进行奖励,强化消灭芭茅山目标责任考核,实行时间倒逼目标任务,起到了很好的政策激励作用。

为拓宽投融资渠道,太湖县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县级财政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交运、扶贫等项目资金,投入造林绿化。2017年共整合造林补助资金6000余万元;引进浙江等地林业外商28家和本地回乡创业能人52人投资造林,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造林资金2亿元;全年整合涉林资金3700万元助力扶贫攻坚,全县67个贫困村8685户贫困户通过实施林业项目实现增收。

为破解技术难题,太湖县不断加强与林业科研部门、林业院校的技术合作,切实将科技保障贯穿于消灭芭茅山行动的全过程。2017年,充分应用《草甘膦除治五节芒课题研究》等技术成果,并结合人工除治、机械除治等措施消除了大量芭茅山;不断健全林业灾害预测预报网络,及时发布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预警预报,通过飞机防治、地面喷药等防治手段,完成作业面积12.6万亩;通过技防加强火源管控。同时,积极引导林业企业和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行立体综合开发、长短结合,达到以短养长的效果。

(本报记者叶玲玲)

新闻推荐

棉花病虫或中等发生

星级记者喻寒松省植保总站近期组织安徽省棉花主产区植保技术人员根据冬前病虫基数、耕作制度、棉花种植品种、气候预测,结合棉花病虫发生演变规律综合分析,预计棉花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