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庄不办“升学宴” 移风易俗树新风 李传林 胡玉堂

安庆日报 2017-08-16 11:36 大字

目前,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很多地方的学子接到录取通知后,都忙着操办升学宴,可是,今年高考中成果不错的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却承诺不办升学宴,在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移风易俗百姓乐

回顾升学宴的变迁,潘塘组组长甘正中感到很感慨,他说,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孩子考上大学,则意味着跳出了农门,给家庭和村里争了光。因此,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家庭,在入学前都要摆上几桌酒席,邀约亲朋好友相聚,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和勉励。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学宴的规模越来越大,被邀请的亲友三五十元钱再也拿不出手了,一两百元钱则是很寻常的事,而直系亲属、关系密切的朋友,则会送得更多的礼物,攀比之风也在随风暗长,操办升学宴的家庭,多的要办数十桌。本来,七八月份是农忙季节,但碍于情面,更多的人不得不投入到应酬之中,虽然有苦,但也难言。

针对这种状况,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组织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承诺不办升学宴,有效地减轻了村民负担,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家庭会议树榜样

大塘村宋屋组胡翠娟的大女儿宋金晶,今年考取了池州学院,大家都盼着喝杯喜酒,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刚一下来时,全村人都乐开了花,热情的亲友主动上门张罗着办升学喜宴。

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大家都要有所表示,何况,宋金晶家20多年没办过喜事了,而她家一直没少送别人家的礼,现在热闹一下也正常。然而,宋金晶家接到女儿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进行了商量,她妈妈开口说:“这升学喜宴不办了,现在政府倡导节俭办事,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我是一名新党员,又签订了树立文明乡风的承诺书,这个规矩我不能破。”女儿升学的气氛被母亲的话语打到了冰窖洞里。其叔伯兄弟坚持要求办理升学宴,他们认为自己家几十年才有一个闺女考上大学,是件大喜事,不能让大家失望。

宋金晶的母亲则提出:“这么多年,我们家是付出了三四万的礼钱,但付出的人情份子钱,就一定要收回来吗?我不同意办升学宴,是因为农村有股风气,不管大事小事,总要邀请亲友庆祝一番;讲的是庆贺,实际是要别人拿份子钱,增添了大家不少负担。今天,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村干部,要带好不大操大办的头,附近还有好几家人在看着我呢!”她望着丈夫又说:“我管不了别人,但我要管好自己的家,给村民们树立个榜样。”经过反复的沟通和协商,宋金晶一家率先在全村做出了不办升学宴的决定。8月8日,记者采访时,看到胡翠娟夫妇俩还在劝说他人不要送礼。

退还贺礼出新招

大塘村大塘组村民汪三来儿子,今年考上省公安职业学院,通知书刚到时,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份喜悦很快传递到了亲友的耳中,他们纷纷赠送礼金,汪三来一家人再三解释也没有作用,几天时间,他和妻子收到贺礼2万多元。

汪三来接受采访时说:“虽说我家独生子要上大学了,按照农村惯例,是要办升学宴。但是,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村红白理事会理事,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我要顶住别人的议论和亲友的指责,成为一名带头不办孩子‘升学宴\’的人。”据了解,汪三来采取拒收和上门退还的办法,没有收取一分钱贺礼。

新规新风顺民心

大塘村总支书记汪玉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村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他是理事长,还有6位常务理事,54名理事会会员。今年,全村有24户人家子女考取了大专院校。前段时间,村里138名党员都签订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承诺书,带头不办升学宴,并积极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进行宣传,自觉做移风易俗的推动者、文明节俭的带头人。为此,24户党员家庭做了书面承诺,一般村民家庭由常务理事包干,入户要求村民口头承诺,仅此一项,全村节省50多万元资金,这种做法净化了村风民风,受到了村民的拥护。

新闻推荐

太湖县政协助力社保卡功能拓展

太湖县自2013年启动社会保障卡建设以来,发放约40.1万张,目前已基本发放到位。但据有关部门统计,社保卡使用率极低,甚至大部分农村老百姓还没有激活使用,基本是“有卡不识卡”,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