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古诗词,入门非一日之功” 他退休后试着创作,丰富晚年生活
退休后,一般人的选择是:在家带孙子,或者延续青少年时的爱好,自娱自乐。
而叶天旺退休后却选择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以求达到“行吟能养性,提笔自清心”的程度。
这是退休后的他,精神状态从躁动到平稳后的精择。
求学艰辛
叶天旺退休前一直在安庆工作和生活,直到2014年才来到合肥——儿子已在此成家立业。
“上祖是世代农耕、目不识丁的农民,吃尽了没文化苦头的父母东拼西凑提供学习资金。”叶老如实介绍自己的家庭。
他从小学习刻苦,1966年考入九姑中学还不到1年,复课闹革命,又回到了宿松县木梓村当农民。1968年至1972年,他再度回校读完了初、高中。
作为村里1966年后唯一的高中生,怎样在农村发挥自己的才干呢?他十分勤劳,晴天下地干农活,雨天在家写作。他的新闻通讯《昔日瘟神处,今日鱼米乡》在县、乡两级广播站连续播放了三天,引起热烈反响,年轻的叶天旺也因此成为木梓中学的民办教师。
经过教师岗位上的历练,1975年,他被推荐到安徽省财经学校(现安徽省财经大学的前身)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党政机关工作。其间,他坚持边学习边工作,直至完成大学学业,并于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退休。
退休后的他在诗作中感叹:“滚滚尘烟绮梦空,到头还与俗缘同。从心方悟浮生事,且上高楼饮惠风。”
退休烦闷
“退休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很正常。但刚退休时,难免有一种‘孤雁失群’的感觉。”叶老想起刚退休时的情形,袒露真言,“心态不稳,情绪焦虑,备感茫然,整日无所事事。除了和几个老朋友喝茶、打牌、下棋外,靠读书打发时间。”
《大清相国》《毛泽东传》《蒋介石传》《苦难辉煌》等近百本名人传记,都成为他阅读的书目,“有的反复读了两三遍,这样的状态大约持续了两年多”。
从2015年开始,叶老平稳度过焦虑期,并进入稳定期。每当回忆起刚退休那阵子心态,也是感慨万千:“踏上红尘路,登山杖履沉。茫茫南岳竹,笑看笋成林。”
2016年,他主动承担了接送孙子上幼儿园的任务,慢慢开始想着,要做点什么事情。
2018年的一天,叶老陪孙子学习唐诗,当读到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下子触动了他的心:全诗无一生僻字,却意境深远,回味无穷!
从此,他爱上了中国古诗词,并决定从头学起,不枉余生。
学诗认真
但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学起来谈何容易!
“我从打油诗学起。外出旅游,到一个景点写一首,见到什么写什么,半年时间写了50多首,总感觉既像诗,又不是诗。”说到这里,叶老自己也笑了起来。
后来,通过同学介绍,他结识了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安徽诗词学会副会长项文谟先生,“看到我的作品,项先生的回答是:‘你写的是导游词。’”
从此,他拜项老师学诗,由于“两人古文功底相差甚远,始终难以受益”。
叶老认为,学诗要从启蒙开始,要先学平仄,再学遣词造句,然后出意境。
2019年清明节回故乡,一个偶然机会,他遇见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宿松县诗词学会秘书长爱民先生,并接受了爱民先生送的王力《诗的格律八讲》、《诗词曲律韵谱合编》等书籍。回到家,他如获至宝,认真研读,再加上爱民先生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叶天旺慢慢开始懂一点诗词格律了。
创作勤奋
根据叶天旺的体会:创作,一定要多学多写。
为了学诗,两年时间,他自己买来不少有关诗词格律、鉴赏之类的书,边学习边创作。
“我创作好作品以后,首先和爱民先生交流,让他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斟字酌句修改。再把写好的诗,发给项老师指教。”这一时期,他创作了100多首诗。
既要接送孙子上学,又要创作,为做到“两不误”,叶老在时间安排上很紧凑,早上送孙子,买菜,到了9点半开始创作,中午休息约40分钟,下午就开始阅读文史类书籍,“几乎没事的时候,都想着创作诗词。”孙子幼儿园毕业时,他以诗抒怀:“沐浴三春雨,晨驰夜幕归。流星追梦去,雏燕伴书飞。”
乐趣频仍
诗词创作的过程,既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乐趣。自从爱上古诗词,叶老整天足不出户,埋头创作。
“一开始,老伴还鼓励我,后来看到我那么全身心地投入,每天为一句、一词、一字愁眉不展,苦思冥想,就劝我多活动。”听从老伴的“责备”,叶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每天吃过晚饭,快步走1小时左右,然后打一套八段锦,强健体魄。
叶老说:“人生处处都是诗,用诗记录生活是最好的方式。”
接送孙子上学,“媪翁寒暑立黉门,不畏艰辛为小孙。两鬓虽然霜雪染,仍将余热暖晨昏。”
孙子8岁生日,“烛影灯光映月轮,阖家喜庆宝生辰。八年哺育倚贤媳,为母辛劳付此身。”
到巢湖垂钓,“柳拂湖光净,长堤独坐禅。繁星罗镜泊,钓取水中天。”
观光天鹅湖,“芦笋衔新绿,天鹅荡小舟。闲云潜水底,镜泊嵌庐州。”
参观包公祠,“绕匝中庭柏,青松设翠帷。贤祠腾浩气,遗墨展光辉。护国朝纲肃,秉公奸佞危。清风盈两袖,仁德铸丰碑。”
到天柱山避暑,“黛山缥缈吐云烟,三伏烧残夏日天。一入新秋消酷暑,流莺不再绕溪边。”
……
他深刻体会到,古诗词是国粹,想入门非一日之功。过去浪费了不少时光。他感叹“误入红缘七十春,世间借宿一宵尘。白头方悟利名事,花草那知年岁新。莲出污泥难染指,松经风雨亦安身。鲲鹏展翅终知老,低唱浅斟自在人。”
学无止境
两年多来,叶老已经创作了200多首诗词,在报纸、网刊发表100多首。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根据农历二十四节气,创作了24首七律,“旧题出新意。”
作为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惠园社区居民,他积极参加社区各种培训班,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学会了手机买菜、手机购买火车票……最主要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教会了他通过手机“美篇”APP的使用,可以非常方便地把自己的诗歌新作传到网络,与诗友分享。
这让他从心里感觉到省会城市的魅力:工作人员素质高、态度好,做到了以居民服务为中心。
“通过写诗,把我的所思所为,融入诗歌中,对人生有个交代,也是给下一代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榜样。”叶老坦言,“只要身体允许,还将继续创作。”
至于未来的打算,已近古稀之年的叶老爽朗一笑:“争取75岁出一本诗集!”
韦云萍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图
《感叹平生》
(一)
少小衣褴褛,家贫四壁空。
春晖无限意,平地十年风。
梦在书山里,身游人海中。
艰难寒暑度,报国寸心同。
(二)
回首前尘路,崎岖几许深。
风霜催白发,日月秉丹心。
不作骑墙草,甘当护岸林。
山间留足迹,垄上听乡音。
(三)
持洁心宁静,风平好泛舟。
征帆归故里,畅意赏清秋。
雅韵高朋聚,新词往事留。
顽孙陪晚景,陶醉在心头。
——叶天旺
新闻推荐
近日,宿松县公安局长铺派出所在刑侦部门协助下,成功将盗窃中铁三局十吨大型钢材的犯罪嫌疑人何某及涉嫌销赃的犯罪嫌疑人朱...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