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殖让鸡粪成了“香饽饽”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5-17 11:12 大字

■本报记者刘刚

“自从采用了涂教授的绿色养殖模式后,尽量不用抗生素,我养殖的肉鸡品质提升,价格也高了,每年增收近30万元。 ”5月15日,宿松县跃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冯江华告诉记者,安农大涂健教授长期指导他采用先进的养殖模式,既解决环保问题,又拓宽了市场。

涂健教授研发的畜禽绿色养殖模式获得了农业农村部丰收奖二等奖。他对记者说,当前,畜牧业正处在从“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向“安全、生态、高效”的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这对畜禽养殖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构建一整套绿色养殖模式并示范推广,才能在根本上提升安徽省的畜禽养殖水平。

涂健告诉记者,粗放、传统、低效率的家庭养殖方式严重制约了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产业带来了生物安全风险。畜禽养殖业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养殖方式转型升级的同时,依然存在散养、家庭养殖方式,特别是对于地方品种猪、蛋鸡养殖,多采取粗放型养殖,未能建立标准规范的养殖模式,养殖设备现代化、规模化程度低,养殖区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由于受到技术、人员等限制,小养殖场动物防疫工作无法开展到位,存在疫病发生与传播的风险。

在绿色养殖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据涂健介绍,他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替代多元化生理功能调节用抗生素的技术需求,首创发明了“酶解、发酵和乳化生产一体化”的低碳酶解发酵饲料及专用灭菌、冷却和接种一体化等生产工艺,将有机酸化剂与酶解发酵乳化饲料结合,可替代抗生素、鱼粉和乳清粉,减少粪污排放。

此外,涂健还研发了“猪病远程诊断服务App软件”,可实现猪病信息、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存储、显示和处理。该平台服务技术可解决由于猪病专家和兽医基层人员短缺,养殖场分散、偏远,猪病诊治技术推广手段落后等因素所造成的猪病问题,实现专家与养殖户的一对一交流,有效抑制猪病的进一步扩大。

冯江华告诉记者,他以前养殖肉鸡使用抗生素较多,粪污里的抗生素残留多,一般种植户都不愿意使用他家的鸡粪肥。自从涂健教授指导他使用绿色安全养殖模式后,减少抗生素使用,肉鸡的品质提升,价格也比以前高15%。 “我每年出栏30万只肉鸡,采用绿色安全养殖模式后,每只肉鸡利润增加1元,总利润增加30万元。 ”冯江华说,鸡粪现在也成了“香饽饽”,每年销售60吨粪肥,利润够养殖场全年的水电费。太湖县花亭湖养殖合作社创办人蔡宗海说,他和涂健教授的团队合作后,养殖的六白猪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基本不用抗生素,每年减少兽药开支50至60万元。去年一年出栏六白猪2万头,每头生猪的利润高达400元以上,比使用绿色安全模式前增加利润近20%。

新闻推荐

宿松:责令清除不妥车贴

5月5日20时许,一辆车身粘贴“渣男”的黑色奥迪车堂而皇之地停在宿松县龙门路一餐馆门口,路过群众面对“渣男”无不惊愕。...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