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诗意生活 本报记者 常 艳

安庆日报 2018-11-09 10:01 大字

建起连排小楼、垃圾转运、污水直通处理厂、杂草荒地变身文化乐园……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提出新农村建设到美好乡村,再到如今建设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宿松县陈汉乡河口村,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巨变。

10月28日下午5点多,宿松县陈汉乡河口村杉屋组村民吴金桂收工回家,他骑着摩托车,“嗖”地一下停进家中一楼大厅里。

这间上下两层加在一起近200平方米的楼房是吴金桂的家,位于河口村中心村里,收了工,骑车几分钟就能回家。一楼90多平米为日常活动区域,既是餐厅,又是客厅,还有车库。二楼为一家四口人的卧室。如此方便又宽敞的家在2015年之前可没有。

“之前我们家住在山头上,因为离中心村远,交通也不方便,走路出门要1个多小时。”吴金桂说,2015年,河口村美丽乡村建设,加上扶贫易地搬迁政策,我们全家搬到中心村楼房里,环境好了,生活也方便很多。

吴金桂住房的变化在河口村不是个例。从吴金桂家走出来,和他家一样的小楼房在河口村有整整三排,白墙青瓦统一样式的连排小楼既整洁又美观。

河口村党总支书记吴春早介绍,河口村中心村自2012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拆除破旧房屋2000多平方,并新建三排房屋,将原地以及居住较远出行不便的村民集中迁入,当年便有20户集中居住,几年过去了,集中居住的村民已经有100多户。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河口村一年一个变化。

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旱厕改成了冲水式、垃圾转运出村、修路的同时建起雨污分流的排水管道、村庄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乡镇污水处理厂……

而要说河口村变化最大的地方,要数与连排小楼紧临的农民文化乐园了。

“每天都来这里转转,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休闲,有时候大舞台上还有演出,过去可没有。”今年50多岁的村民邓旺英说。

走在河口村农民文化乐园,一股园林风扑面而来,乐园依地势自上而下分为文化乐园和健康广场几个部分,错落有致,健身器材、蓝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分布其中,广场最高处建有文化大舞台,最低处建有凉亭,集文化、休闲、观赏为一体。

“这里原先是一片荒地,长满杂草,面积达1000多平方,是河口村出行的必经之处。”吴春早告诉记者,2017年,为进一步改造人居环境,打造美好乡村中心村,专门请上海华东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将荒地重新打造成中心村一处景点。

老人们在这散步聊天、孩子们来这打球玩耍,荒地真正变成河口村中心村100多户村民的乐园。

环境改变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在河口村,人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装入垃圾桶转运出村、散养的鸡和猪圈养了起来,从农民乐园下流淌而过的小河也从垃圾沟变成清澈景观河。

改变还是继续,据了解,宿松县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三线三边”重点区域提升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还在持续改善。

新闻推荐

为套取危房改造资金用别人家房屋拍照验收 省纪委监委曝光五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

本报讯昨日,安徽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五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涉及违规为亲属办理低保、挪用危房改造资金等,相关...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