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河边产业兴 稻虾养殖富农家

安庆日报 2018-11-08 09:25 大字

秋日的宿松县河塌乡斗山河村稻子金黄,微风中飘来一阵阵馨香,村民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趁着寒冬没有到来,天气尚暖,斗山河村东屋组村民李靖在龙虾基地整理围网,忙得不亦乐乎。2015年3月,他与4户村民一起,在村干的帮助下,流转13亩水田,搞起了龙虾养殖。

“龙虾在任何水质里都能养,我们斗山河的水养龙虾味道鲜美,市场很好。”谈起养殖龙虾的初衷,李靖信心十足,“三年来,我摸索了一些养殖经验,每亩能获利近两千块钱,离摘掉贫困的帽子不远了。”

李靖搞养殖前,在北京做水电工。2014年9月,一天他无故流鼻血,差点昏迷,送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后转入合肥治疗。2016年6月,病情恶化,被确诊为尿毒症,现每月治疗要透析3次。

大病致贫,李靖家成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治病期间,李靖与病魔作斗争,并没有因病被击垮。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重体力活不能干,就想到养龙虾这个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活。“我常想一个问题,人要有点精神,天天碌碌无为不行,必须回归社会。我两个儿子还在上学,这个家不能没有我。”李靖说。治病间歇,他上网查阅养殖龙虾方面的知识,还买书自学,不等不靠,自寻生活出路。

“李靖常来村农家书屋借养殖方面的书,我们支持他养龙虾。”村党支部书记王卫平说,“近几年,市场上龙虾需求量大,价格节节攀升,已成热销的水产品,每斤能卖16元左右。我们这里稻田可以开发,水质又好,适合养龙虾。”

李靖的想法和村里的建议不谋而合。于是,他当机立断,找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承包5亩稻田、挖池塘、买虾苗、买饲料、架设围网……,与妻子周的妹一起忙得热火朝天。

看到李靖一边治病一边创业,该村贫困户李国等村民找李靖“取经”,李靖把他们加入到龙虾养殖队伍中来。“李靖得了大病,都积极面对生活。尽管是贫困户,享受了国家帮扶政策,但他不等不靠、自食其力、人品又好,我们都佩服他,愿意跟他干。”村民王康武说。就这样,村里几个贫困户在李靖带动下,一起养龙虾。目前,养殖基地有13亩。

2015年第一年,李靖的龙虾销售万余元,尽管没收回成本,但他掌握了龙虾的生活习性,积累了养殖经验。从2016年开始,每亩能赚一两千元了。

看着养龙虾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李靖越干越有劲。“对这个家庭,我们是越帮越有劲,他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得了大病,志气不倒,和几个贫困户一起,人家出力,他出智,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光耀感慨地说。2018年,该村为李靖申请了产业扶贫补助资金2000元,帮他发展龙虾特色养殖。

不仅如此,村里还通过健康、光伏、教育、低保等扶贫政策帮扶李靖。2017年,李靖因尿毒症花了53562.85元的治疗费用,经新农合基金支付48207元,再享受健康脱贫兜底“351”政策后,他个人仅花费了3000元。

“国家对我们贫困户实在是好啊。多亏了健康扶贫政策,要不然我真的是被困难压得抬不起头来。”李靖说,“我一直觉得,我们贫困户不能全部依赖国家,不能等靠要,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勤劳,去创造财富,努力脱贫,减轻社会负担。”

斗山河流经合并的金岭、油铺、普济三村,就取名叫斗山河村。清清的河水流经李靖的养殖基地,奏响了稻虾养殖富农家之歌。近年来,该村通过产业、就业、智力、健康等帮扶措施,已实现271户1109人脱贫。王会光何晓

新闻推荐

安庆市人大常委会赴宿松开展 环保问题整改专题监督 童学军王华参加

本报讯10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专题监督组赴宿松,就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开展专题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