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路自己修——宿松县高岭乡村民理事会平安建设活动侧记

安徽法制报 2018-09-26 11:46 大字

[摘要]宿松县高岭乡村民理事会平安建设活动侧记

“阿姨,为了修路,把您家的围墙也拆了,院子也占用了三分之二,您同意吗?”“同意呀,盼了好多年,这条路终于开始修啦,原来院子那么大,孩子们过年回家车子都进不来,如今路修好了,虽然院子窄了,可车却能开到家门口了。”50多岁的唐阿姨喜笑颜开地说道。唐阿姨这不顾私利、顾全大局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到无比感慨与欣慰。

听说宿松县高岭乡社坛村的畅通工程从筹划到施工,仅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笔者感到很是惊讶。“路有多长,多宽?“”农村道路狭窄,四周都是民房,想要扩宽路面,谈何容易?“”怎样在短时间内说服村民接受征地?”“资金的筹划及安排?”……带着这么多疑问,笔者来到高岭乡社坛村一探究竟,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令人感慨的一幕。

举步维艰羊肠路乡村联动出奇招

社坛村负责人熊金荣带着笔者翻山越岭来到现场,这是一个坐落在隐蔽山腰上不起眼的小村庄,离主干道大约有3000米,俯瞰6个组围成了个圆,世世代代围绕着这条又窄又泥的“环组”土路安居乐业。据熊金荣介绍说,在扩宽之前,这里狭窄的土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机动车根本无法通过。由于道路不通畅,孩子上学、村民务工乃至经济发展等都受到影响,年轻人都不愿意在家乡发展,村子里只剩年纪大的老人在家看孩子,要是遇暴雨、大雪等极端恶劣的天气,村民们寸步难行,还引发不少村民内部矛盾。诸如,积水灌东家了,东家把水堵住后,水又灌西家去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遇到性子急一点的人,直接就干仗,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乡村干部常年要化解多起因为道路不畅、配套设施不全而引发的群众矛盾,大家通常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岭乡获得畅通工程指标,党委政府喜出望外,立即召集乡村干部传达扩面延伸工程的会议精神。修路目标完成得如何,“ 标准只有一个,最核心的标准就是让百姓满意,但面对这‘粥少僧多\’的指标,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公平分配,又不产生内部矛盾呢?”这又是一道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难做的选择题。经该乡党委班子成员多次商讨研判,决定将以往按部就班的作战方式转“主动为被动”,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手段,政府验收合格为标准,乡村两级联动共同推进项目实施。该方案一出台,立马得到乡村两委极力支持,各村迅速争先恐后地展开摸底排查。

民情民意搭桥梁村民理事解忧难

如今,看到的是一条已被扩宽硬化的沙石路,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你看,“ 原来的路就在这里,很窄,不到2米宽”“来,你看,这家是拆了围墙的。”“这家是拆了厕所的。“”这家是拆了院子的。“”这家是……”熊金荣边走边比划着,笔者一路跟随一路拍照,记录这“残缺”的美好。就这样,近2000米的“环组公路”在不知不觉中便走完了。途中,偶遇一位正在做农活的阿姨:阿姨,“ 这路修你家门口,你开心吗?“”开心开心,感谢你们,感谢政府,以后终于不用走泥巴路。”看着阿姨喜笑颜开的样子,相信大家也是打心底为他们感到开心。

这一行倒是解开了心中不少疑问,可“村民工作如何做好”?这个问题还是个不解之谜啊。回到村部后,熊金荣接着给笔者介绍:农村的事错综复杂,“ 且家里都是常年不外出,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他们观念老旧、固执。一时半会说服那也是不太可能的。这次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成功推进这个畅通工程,一是村民渴望修路的迫切心使然;二是多亏了我们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村里‘理事会\’的帮助;三是得益于新乡贤以及在外务工年轻人的大力支持及赞助。”

熊金荣拿出了一张外出年轻人的捐助清单,清单上清楚地记着每个捐款人姓名及捐款金额。一共有86人捐资,金额从500到3000元不等,合计9.1万元。

不仅如此,村民还自发成立了理事会工作小组,熊石桂是组长,6个自然村组组长为副组长, 个村民代表为成员,12其中还设立账务、会计各1名,整个工作小组共19个人,大家合司其职,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拆房、拆围,填沙石等一系列道路修缮工作。据了解,到今天为止,他们19个人,不拿政府一分钱,已经连续无偿做了10天义工,连喝水的钱都是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资助的。他们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尊敬、支持和赞赏。

熊石桂——社坛村的“理事会”会长,是个50岁出头、晒得黝黑的地道农民。一坐下来,他就津津乐道地说个不停:自接到任务起,“ 我就立马动身挨家挨户去给村民讲道理,讲政策,去一次不行,我就去两次,还不行我就打电话让在外的年轻人帮着一起做工作,直到说服为止。”从他轻快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与乡村干部相比,理事会”“ 在做农村群众工作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我们都是同村的,“ 知根知底,有什么话大家都愿意直接说出来。再说,修路本来就是利民利已的事,都是为了能让村里人出行更方便。”

齐心照亮前行路干群携手话振兴

据了解,此段“环组思牛桐路”全长1177米,宽4.5米,预计将自筹费16万元,12月份竣工。其中涉及拆房4家,拆围墙5家,无偿义务捐地面积为1.6亩。熊金荣说道:将来每40米还要安装1个路灯,“ 不让一个村民摸黑走路。”其实,不仅仅是路灯,村民理事会、新乡贤以及心系家乡的年轻人,这些点点滴滴的正能量无一不照亮着老百姓前行的路,温暖着老百姓的心。

畅通工程实施方案,既帮党委政府解决了分配不公的问题、又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还能让其他村组竞相效仿、就连村民的内部矛盾也解决了,整个乡村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据悉,在思桐组村民的带领下,该村查屋组村民也完成了路面延伸工作,且已通过乡里验收标准。“路是自己的路,家乡是自己的家乡,村民身上有着浓厚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我们,就是要把这种群众身上的内生动力转换为具体行为,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宿松县高岭乡党委书记夏仕能说道,乡村道路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村民,我们充分采用‘村民理事会\’新乡贤’\‘ 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式方法,更多地把主动权、选择权交给群众,思想工作才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让群众听得进、听了信、信了服。”

(卢瑞萍)

新闻推荐

畅通工程铺就“连心路”

本报通讯员孙凯华王会光筑路基、拆围墙、挖水沟……自7月份以来,宿松县高岭乡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扩面延伸项目,...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