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点播都精准五谷村里话稻香本报记者何飞
余正国的脱贫账
7月21日下午4时许,眼看着刺目的阳光没有丝毫减弱的样子,63岁的余正国抄起门后挂着的草帽戴了起来。“这好些天都没下雨,田里的水位要经常去望一望。”
这个时节,五谷村的田野里,全是绿油油的正在茁壮成长的稻子。一阵一阵的风裹着热浪吹拂在稻田里,将水稻特有的香味搅动起来。这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经久不息。
“我们这个是稻虾共生的田,是不能打农药的,打农药这个虾就没法生存了。平时,我的工作主要是给稻田看看水位,施施肥。农忙时,还要帮着管理下临时用工。”一路上,他向记者介绍了许多,也算了一笔自己的收入账。“我现在上班的工资加绩效,一年大概3万元。养了两头猪,年底卖掉能挣个千把块,村里还给了200块钱的补贴。水稻这块,村里给了免费稻种,每亩还补贴40块钱,我这四亩田收了稻谷卖掉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朱小平的“老本行”
“我的感受是,扶贫就像播种,既需要机器撒播的快速高效,也需要人工点播的细致到位。”说起帮扶的精准,五谷村扶贫工作队长朱小平仍三句话不离村里的“老本行”——既然叫做五谷村,村里的“老本行”,当然是种粮食了!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优质稻米和小红米。可惜,多年来五谷村的优质农产品却没有一个统一品牌进行运营,也没有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知名度也仅仅局限于破凉一镇范围。
产业要发展,品牌要建立。这时候朱小平真正的“老本行”发挥了作用。2014年,宿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成为五谷村的帮扶单位,朱小平正是来自该局。
“既然五谷村有这个好资源,我们就要充分挖掘出来!宿松县市监局为此多次跟县内一家食品公司对接,才实现了以每亩48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438亩。我们利用这些土地,开发了稻虾共养基地76亩和小红米基地200亩。同时,我们还跟安庆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小红米定购合同,保证了这200亩小红米能以每斤1.65元的保底价卖出。”朱小平介绍说,在宿松县市监局支持下,五谷村还注册了“梅墩畈”商标,优质稻米和小红米实现了品牌化运营。“去年,‘梅墩畈\’大米就打出了宿松,以每斤2.8元的批发价卖了30吨到芜湖等地。芜湖的客户多次表示大米的品质很好,待我们今年收获后还要定购。”
帮扶人的精准策
“今年,五谷村的村集体收入预计能超过20万元。”五谷村村委会主任吴习庆也向记者算了一笔村里的脱贫账:小红米200亩有8万元的收入;茶叶6万元;光伏电站5万元;稻虾共养单就小龙虾能卖2万元;养殖场3万元;村集体财产出租还有2万元。“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帮扶单位所做的大量工作。”
村出列,户脱贫。撒播的成效显著,点播同样如此。
宿松县市监局今年派出36名干部到五谷村进行帮扶,要求帮扶干部跟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尤其是今年,该局派出两个扶贫专班10人,到五谷和黄大村结合春季会战,夏季提升对漏评,错退等工作进行核查整改。在这样的过程中,哪家哪户有什么样的小需求,帮扶干部就能第一时间获取到。
北街组的贫困户吴宗德,在和帮扶干部周骎聊天时随口提到:“现在村里养猪的少了,养上几头土猪,指定好卖。”周骎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没隔几天就抓了4头小猪仔送到了吴宗德家中。这可让老吴又是惊喜,又是感动,逢人就说:“帮扶干部真是不错,给我们帮扶都帮到心坎上了。”
堰东组的贫困户吴传龙,今年已经69岁了,家里只有他和孙子、孙女三人相依为命。他的孙子去年考取了隘口高中,可老人家年纪大了,还有孙女需要照顾,送孙子去报名成了这家人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帮扶干部金华在走访中了解到老人的担忧,主动提出送吴传龙的孙子去报名,还给孩子留下了1000元作为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的零用钱。
这样的事例,在帮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正是在这样的精准帮扶下,五谷村实现了脱贫203户、819人,并通过省第三方评估达到村出列标准,将全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1.58%。
新闻推荐
□记者柯慧敏余婷持续的高温酷暑,使得许多人都放慢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7月底,在宿松县五里乡金龙村宿松县五里乡...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