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江上的“江豚守护人”

安庆晚报 2018-07-12 09:49 大字

江豚是继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后,我国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

今年6月,宿松汇口镇一批渔民和志愿者组建了八里江护豚队。自此,巡护员们就成为了八里江上的“江豚守护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保护一江清水,让江豚微笑永存。

□ 孙凯华 卢向波

汇口中学退休老教师李艺是八里江护豚队的一员,从小住在三江口。李艺介绍,八里江为长江一段,此段江域因当时江面宽约八里得名,八里江又称三江口。今天的长江在九江分流为二,一向南东与江西的鄱阳湖水合流,一向北东,三水在八里江处汇合,俗称三江口,宿松县汇口镇镇名也因此得名。

“八里江汇口沿线长江支流水浅,因此这里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处天然的避风与休航港口,长江里大量的水生物也在此汇集憩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长江江豚了。”李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左右,八里江里的江豚成群,由于江豚喜欢吃小鱼小虾,在八里江觅食时,它们经常会因为俯冲追逐小鱼而直接冲上岸边。

华国宝是八里江护豚队的队长,他说,护豚队的工作包括调研、巡护、培训等,每天早晚要巡护8小时,除了观察记录江豚的活动规律,还要应对非法捕捞和非法排污。

“护豚队对非法捕捞和非法排污没有执法权,他们发现后一般会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华国宝说,巡护江豚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危险,7月3日,八里江护豚队顾问蒋忆在宿松与湖口交界处,发现有人在长江里下地笼捕鱼,制止时,遭对方持刀威胁。

既熟悉江豚与鱼类生活的习性,又熟悉环境的渔民是护豚员的最佳人选。50多岁的胡行春和胡成是兄弟俩,两兄弟以前在长江靠打渔为生,亲眼目睹了八里江江豚种群逐年减少。今年6月份,江豚护豚队成立后,兄弟俩成了护豚队的一员。每天在巡护江豚的过程中,顺便对长江岸边的垃圾进行清理。

记者沿着长江汇口段一路走来,发现长江宿松汇口段18公里长江岸线共设立了6个巡护点。宿松八里江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江豚护豚队成员邓国瑱告诉记者,夏秋季,护豚员每天5点开始都会通过望远镜观察江面江豚出现次数以及是否有危害江豚的行为,并记录在册。

在护豚员的工作日志上,记者看到7月3日6时开始至7时,护豚员发现江豚41头次;7月4日5时28分开始至7时,护豚员发现江豚30头次;7月4日5时18分开始至7时,护豚员发现江豚58头次。

今年26岁的湖南女孩蒋忆是八里江护豚队的顾问,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生态学,她致力于保护江豚已经有5年了,而且在沿江流域省份组建了3个保护江豚的公益组织。据她介绍,根据2012年长江江豚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45头,较2006年的数据,6年间的下降速率为13.7%,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蒋忆告诉记者,航运、采砂、非法捕捞、水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江豚死亡。航运、采砂带来了严重的噪音污染,严重干扰了江豚赖以生存的声纳系统;非法渔猎、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涸泽而渔,破坏了江豚的食物链;沿江的化工污染侵入长江,对长江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水下生态造成了隐性破坏。除此之外,湿地破坏、气候突变等复杂因素也可能是加剧江豚生存环境恶化的潜在因素。

“江豚是作为长江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物种,我们把它成为叫旗舰物种,也就是说它在长江生态系统的顶端,长江生态系统的好与坏,它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指示物种,江豚数量的减少,代表着长江生态系统整体的退化。”蒋忆说,拯救江豚刻不容缓,因为这不仅是对个别动物的保护,更是对我们身处其中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江豚不仅需要多建几个自然保护区,更要摒弃错误的发展理念,加强长江环境的综合治理,防止江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还江豚以青山绿水,留住江豚最美的微笑。

新闻推荐

宿松“两委”换届普法先行

为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在村和社区“两委”换届中的重要作用,宿松县司法局积极主动作为,努力营造依法选举、...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