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儿子慢慢变老军功章有她们贡献本报通讯员孙春旺

安庆日报 2018-05-24 09:19 大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往今来,“母亲”一词,温柔如水却又重若千钧。而作为警察的母亲,不仅更多地挑起家庭的琐琐碎碎,而且还要承受更复杂的“儿行千里”的担忧。在丰收的五月,笔者走进了安徽省宿松县警营,探寻到了那些警察的母亲鲜为人知的故事。

早晨六点起床后,打扫卫生、洗衣、烧饭、送孙女上幼儿园;接着,上街卖菜、烧中饭……到了下午五点,又上幼儿园接孙女回家、烧晚饭……这是宿松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王权母亲赵美林几乎每天都要忙碌的内容,且一忙就是整整三年。

笔者上门采访时,赵美林正在幼儿园门口接放学的孙女,只见她一手拉着五岁大的孙女,一手拉着两岁大的孙子,三人还没走出十几米,孙子的一只鞋子突然走掉了,她赶忙蹲下身子帮他穿上。

眼前的赵美林,虽身体显得有点柔弱,但在她的目光里透出一种担当。“我辛苦一点不碍事,只要儿子把工作干好,不因家务事分心就行。”在笔者的一再追问下,不善表达的赵美林终于打开了话匣。

1997年,赵美林的丈夫因病离开人世,当时她35岁,儿子王权13岁。为了将儿子培养成才,她放弃追求个人的幸福,用自己一双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频临坍塌的家,让失去父爱的王权,照样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十年后,聪明、懂事的王权不负母亲厚望,考上大学不说,还通过招考成为宿松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王权成家后,赵美林又一如既往地当起家庭的“全职保姆”。

赵美林回忆,在孙子出生后不会走路的一年多时间,是她感觉最辛苦的日子,那时她每天都得长时间将孙子抱在手上,一会抱着他送孙女上幼儿园,一会抱着他上菜市场买菜,有时一走就是两公里。

“是母亲20多年来的含辛茹苦和默默鼓励,才让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才让我拥有今天的幸福家庭。”谈起母亲,王权的话语里满是愧疚。

王权的妻子在县国税局上班,白天也无暇顾及家里,而不知疲倦的赵美林,帮助两人打理着家里的一切。

赵美林说,她和丈夫生前只生育了王权一个孩子,儿子从事刑侦工作非常忙,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更需要她去帮他一把。

“我希望自己永远成为儿子最坚强的后盾,哪怕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只要身体能动弹,我都会去帮儿子分忧,陪着儿子慢慢变老。”谈及今后的生活,赵美林坚定地说。

军功章里有母亲的一半。从警10年来,王权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4年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执法之星”,多次受到县局嘉奖。

儿子在哪我就在哪

前不久,宿松县公安局高岭派出所民警李时进三岁的大儿子,因患先天性心脏病住进了武汉市一家医院,等待做心脏介入手术。5月4日,急着上班的李时进,将病愈出院的儿子托付给母亲余真爱回家照料后,径直回到单位上班。

年近六旬的余真爱是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老家在望江县雷池乡。2012年11月,儿子李时进通过招警考试,加入宿松县公安队伍。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时进认识了在县局交警大队当辅警的刘倩,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打算结婚,但愁着买不起房子。

2014年,李时进在父母的支援下,在宿松县城按揭了一个套间,并和刘倩如期举行了婚礼,总算在宿松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2015年6月,刘倩生育了一个男婴。这个时候,余真爱可谓喜忧参半,喜是儿子当爸了、她做奶奶了,忧是她如果去宿松带孩子了,家里那么多的农活该咋办?

“如果我去带孩子了,儿子儿媳就可以安心地去上班,不能因为孙子的事情而影响儿子干工作。”余真爱和老伴商量了半天,最终老伴还是拗不过她的倔强,同意她去宿松带孩子,他一个人在老家种三十亩耕地。

2016年10月,刘倩生了二宝,余真爱比先前更忙碌了,特别是从二宝会吃饭开始,她就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每餐都得轮流给两个孙子喂饭,一顿饭下来,至少要花两个钟头。

不能让母亲每天都这么辛苦。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李时进和妻子都会主动承担起带孩子的活儿,而余真爱却闲不住,乘车赶回80公里外的老家,帮老伴打理农活。

“干公安工作比干别的工作要忙,只要能够帮儿子儿媳减轻家庭的负担,即使他们在更远的地方工作,我都会去帮他们,他们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谈及今后的生活,余真爱的回答义无反顾。

“一个月里,我在家睡不了十个夜,越是到过节越忙,常常隔四五天才从高岭乡回一次家,幸亏妈妈来这帮我们带孩子、料理家务了。”提到母亲,李时进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时进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虽然没立过大功,但多次被评为全县‘优秀公务员\’、县局‘先进个人\’,而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他母亲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妻子刘倩说。

再晚都守着儿子回家

5月8日8时许,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中队民警石磊的妻子,通过剖腹产手术,顺利在县医院产下一个女婴。而此时,从清晨五点赶到医院的石磊母亲占慧兰,则在病房整整守候了三个钟头,寸步不离。

“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现在。”在母亲占慧兰的一路鼓励、支持下,石磊走上了从警之路,且越走越宽。从警7年来,共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先后荣获全市公安机关“岗位标兵”、“安庆好人”、“宿松好人”等荣誉称号。

据占慧兰回忆,2008年儿子第一次参加招警考试,但那次没有考取,儿子有点灰心,不想再考,于是她就鼓励他,说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在她的鼓励下,儿子通过刻苦努力,终于在2009年顺利通过政法干警录用考试,于2011年成为宿松县公安局长铺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

年过五旬的占慧兰,老家在宿松县复兴镇同兴村。自跟丈夫结婚后,就在当地经营了一家超市,因为经营有方,一直以来生意都十分红火。2013年,石磊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共同生育了一个儿子。依照占慧兰那时的家庭经济状况,她完全可以出钱帮儿子请个保姆,自己还可以和丈夫一起在老家继续维持超市的生意,但她没有这么做,而是放弃红火的生意不做,毅然一个人来到县城,帮儿子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不能因为家务活拖累了儿子的工作。

“真不知道儿子在交警队工作比在派出所工作更忙,晚上经常因为查酒驾要忙到十一二点才回到家,在医院当护士的媳妇也是经常加夜班,晚上常常我一个人和孩子在家。”谈及儿子儿媳的工作,占慧兰说。“每天晚上,我都是先将孩子哄睡后,一个人在客厅里守着儿子回来,等到十一二点时还没回来,我就打电话过去询问,只有等到儿子顺利回来,我才睡得踏实”。

“也许因为我的缘故,我妈对警察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去年抗洪救灾期间,她得知县局许多民警辅警被安排到复兴镇占峦圩防汛救灾后,主动从超市里拿出价值1000多元的饮料、食品,跟随复兴派出所的民警一起上一线去慰问他们。”聊起母亲,石磊一脸的骄傲。

新闻推荐

乡贤引领“重规矩”七百乡贤助平安本报通讯员孙春旺

近年来,宿松县始终把弘扬乡贤文化作为平安创建的一项重要抓手,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参与社...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