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村:守着“聚宝盆”不过穷日子本报记者何飞本报通讯员孙凯华

安庆日报 2018-04-10 09:18 大字

核心提示:宿松县破凉镇黄大村总人口350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9人,是该县有名的集山区和库区为一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背靠大别山,坐拥黄大口水库,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黄大村,不甘于守着“聚宝盆”受穷,向荒山要效益,让环境成财富。

黄大茶园朝气足

3月17日,宿松县破凉镇黄大村的茶园里热闹非凡。这个季节,茶园里活跃着忙碌的身影并不稀奇,只是这一天的主角却是一群孩童。

“这是30余名贫困学生利用周六的时间给父母帮忙,采摘第一批龙井鲜茶。”黄大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郎文向记者介绍,孩子们采摘的鲜叶,全部由黄大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斤30元钱的价格收购。“孩子们一天当然也采不了多少茶叶,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实地体验一下,体验他们父母劳动的辛苦,体验到要劳动带来收益的快乐。”

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已经进村四年的郎文感叹道:“环绕的群山,限制了黄大村的交通,曾经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巨大障碍。”

群山环绕找出路

“看不出来吧,就在2012年以前,这些茶园全部都是荒山荒地。”对于这几年的改变,今年66岁的贫困户张林送同样深有感触。“我们村的耕地本来就不多,还是以山坡地为主,只能种点山芋、萝卜、芝麻之类的。本身经济效益就不高,时不时还有野猪来糟蹋一下,所以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大部分田地都荒废了。”

黄大村总人口350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9人,是全县有名的集山区和库区为一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背靠大别山,坐拥黄大口水库,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黄大村,难道要一直守着“聚宝盆”受穷?

穷则思变。“之前有茶叶客商对黄大村进行过考察和试种,认为我们村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土壤条件都非常好,十分适合种植白茶,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2012年,村两委成员带头成立了黄大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起了白茶、龙井等茶叶,并鼓励群众以资金或土地使用权入股。

从最初的200亩,到如今的2400多亩,真金白银的收入,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茶叶。这2400多亩茶园中,合作社拥有1000多亩,其余均为村民自己种植,由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回购。

产业铺就脱贫路

随着村集体产业兴旺,茶产业不仅带动了群众致富,而且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本身在合作社上班,有一年23000元的保底工资。我家还有10亩茶园,按照去年的行情,一亩大概能赚到4000元。”谈到如今的收入,张林送粗略计算了一下。“就这两笔收入对于我和老伴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这还没有算合作社每年的分红。”

“今年一年仅用工一项,全村就要花去200多万元。”郎文介绍说,目前,该合作社有固定工人15名,其中8人为贫困户,每人每年工资性收入能达到20000多元。

2016年,合作社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分红,也给入股的群众带来了每股近500元的分红,对黄大村在当年实现出列、156户516位贫困户实现脱贫功不可没。2017年,合作社的茶叶产值达到300多万元,全村茶叶产值超过600万元,村集体收入,仅茶叶一项就能突破10万元。今年,合作社建起了800多平米的茶叶加工厂,茶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新闻推荐

扶残扶志同奔小康

北浴乡是位于宿松县西北部的山区乡镇,以往经济社会发展受限于“石头山”,贫困人口较多。县残联对接帮扶北浴乡廖河村,相互成功构建脱贫攻坚工作桥梁,将两者各项工作开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扶残扶志,同奔...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