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书的春天

安庆日报 2018-03-22 09:10 大字

宿松大鼓书源于明末清初,俗称“说书”,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打鼓而得名。300多年来,大鼓书在不断传承、改革、创新和发展中,经过无数艺人的千锤百炼,通过融合黄梅小调、文南词等唱腔,以及当地方言,形成了多种板式、独具宿松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继而在民间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粲然生辉。2017年11月,该县程岭乡大鼓书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历史机遇的到来,为宿松县大鼓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迎来了春天。

大鼓书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演唱者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节奏和谐。宿松大鼓书有着怎样的历史?大鼓书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近日,笔者深入该县程岭、河塌等地,慕名拜访了几名健在的老艺人。

年过七旬的石文华、张天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说书”。据两位老人介绍,大鼓书活跃在乡间大户人家的喜宴间,到了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鼓书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鼓书行业万户凋零。新中国成立后,鼓书艺人的队伍得到了蓬勃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安庆、宿松两级政府,为推动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多次组织举办了地方曲艺大会和曲艺大赛。当时,时年18岁的石文华在参加安庆地区曲艺大赛中荣获金奖。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大鼓书在乡村和集镇茶馆得到了广泛传承。

植根宿松民间沃土的大鼓书,以唱腔委婉优美、内容褒忠斥奸、情感色彩鲜明、情节扣人心弦等特点,深得农村群众的喜爱。“集镇茶馆”是宿松传承大鼓书的重要阵地。石文华说,自明朝以来,该县程岭、许岭、下仓等地的茶馆业十分兴盛,建在集镇上的茶馆,基本成了过往客商、推车赶路之人歇脚、喝茶和谈生意的地方,鼓书艺人便在这里说书卖唱,茶客们边喝茶边听书,悠然自得。

石玉琴是宿松县程岭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长,也是宿松大鼓书最年轻的传承人。身为80后的石玉琴,2012年暑假因参加该县举办的乡镇文艺调演,而与大鼓书结上不解之缘,从此踏上了挖掘、传承、创新和发展宿松民间文化的工作之路。

石玉琴介绍,宿松大鼓书艺人创作的唱本有大本、小本,大本以历史演义和侠义公案为主,宣扬精忠报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和忠贞自由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惩恶扬善、舞台教化的积极作用,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本多以地方乡土风情为素材,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主题集中,情节风趣、讽刺性强,耐人寻味。为此,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土壤,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宿松大鼓书重现生机,并在舞台上大放光彩。自2013年开始,该县连续两年将大鼓书搬上春节联欢晚会。同时,依托在全县各乡镇建立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了文化茶座,安排专业艺人说唱大鼓书并长期免费对外开放。

2014年9月,该县将程岭乡大鼓书评定为宿松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此,程岭乡入选2014—2016年度“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2月,石玉琴以程岭乡大鼓书传承人身份受邀参加安庆市鼓书曲艺展演活动。2017年11月,程岭乡大鼓书被列为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抢救和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转行走上文化工作岗位上的石玉琴,从2013年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访散落在民间的大鼓书老艺人,搜集、记录、整理他们或口述或笔记的资料,并向他们拜师学艺。在老一辈艺人的教导下,石玉琴通过刻苦学习,不仅掌握了“说书”的本领,而且掌握了创作大鼓书唱词的方法。为使宿松大鼓书赢得当今人们的喜爱,弘扬时代主旋律,2015年以来,她潜心致力于大鼓书剧目的创作工作,把国家出台的重大惠民政策,以及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融入到创作的内容之中,成功创作了深受观众喜爱的《众说十九大》、《鼓书说唱健康扶贫》、《元宵说唱》、《鼓书之留守儿童》、《麻地坡传奇》等十几个剧目。

谈到宿松大鼓书今后的发展,石玉琴满怀信心地说,在各级党委政府对民间文化的高度重视下,宿松大鼓书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她对宿松大鼓书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充满自信,她将积极投身到培育大鼓书接班人、创新大鼓书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工作之中,使大鼓书由过去的单人说唱发展到一群人说唱,用“群板话天下”。孙春旺

新闻推荐

安徽一狱警滥用职权被判刑:私下捎带现金给犯人 收取手续费

安徽省安庆监狱一名干警因滥用职权,近日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今年54岁的被告人周庆胜,从1993年起在安庆监狱工作,2016年12月因涉嫌犯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逮捕。此案经指定管...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