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学萍:28年服侍残疾丈夫 本报通讯员 王会光 王宇平 朱亚夫

安庆日报 2017-12-18 09:29 大字

丈夫出车祸那年,她才35岁,冬去春回,28年来,她满头青丝变白发。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对着一个没有思维、不能言语、无法动弹植物人的她,让丈夫的生命与妻爱同在。还拉扯大3个女儿,其艰辛可想而知。她,就是宿松县孚玉镇工农社区王学萍。

王学萍记得,1989年3月25日下午15时许,她在宿松县包装制盒厂上班,突然听到丈夫陈曹生在大街上遭遇车祸,昏迷不醒,正在县医院抢救,她急忙赶到对医生哀求道:“医生,救救他!他还不到40岁……。”

医院接二连三下达病危通知书,丈夫每天都在死亡边缘挣扎。20多天时间里,王学萍片刻不离,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下巨额外债,心中只想丈夫能活过来就行。

王学萍怎能轻言放弃?丈夫是单位难得的技术骨干,家里的顶梁柱。当时最大孩子9岁,最小的5岁。“我决不能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王学萍紧紧握住丈夫的手,喃喃自语:“只要你活着一天,我就会照顾你一日!”

丈夫住院的日日夜夜,王学萍昼夜守候在病床前,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为他洗漱、喂饭、端屎端尿,还要按时帮他翻身、擦洗。真情感动上苍,在与死神搏斗30多天后,陈曹生终于睁开了眼。王学萍欣喜若狂、泪如泉涌,在病房里高兴得手舞足蹈:“孩子他爸醒了、孩子他爸醒了!”

丈夫的“醒”,只是心跳和呼吸还在,一条艰辛而漫长的守护之路,才刚刚开始。

待丈夫渐渐恢复了神志,王学萍把丈夫带回家养护。对死里逃生躺在床上不会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丈夫,王学萍既要精心伺候他,还要上班、照顾孩子、独揽家务,那艰辛可想而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些亲友见她日夜操劳、艰难持家,劝她想开些:“你已经尽了责任,陪他啥时是个头?”也有亲友劝她将丈夫送到养老院去护理,但均被王学萍婉拒。面对各种劝说,在王学萍心里,写人容易做人难,一撇是良心、一捺是责任,在丈夫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怎能有半点怠慢?这不光是妻子应尽的责任,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良心啊!

每天下班王学萍总是急匆匆赶回家,先是帮丈夫按摩四肢,防止肌肉萎缩,然后伺候他吃饭、喝药……。有时,他十多天解不下大便,王学萍就用手指一点点地抠。就是这样,在妻子王学萍的精心侍候下,陈曹生身体一度有了好转,有一天竟坐了起来,王学萍为此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期间,王学萍下岗失业了。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和3个上学读书的孩子,王学萍除照顾好丈夫的生活起居,还在菜市场找了一个摊位,开始了起早摸黑的卖菜生涯。有时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就把菜摊叫隔壁好心的卖菜人照看一下,自己急忙忙赶回家,弄点吃的、喝的给丈夫,感觉放心了再匆匆返回菜摊位。

为给丈夫治病,长年生活重担压在她身上,她落下一身毛病。但从没见她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丈夫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照顾好丈夫,她把时间切成“薄片”。每天家务、做饭、给丈夫按摩、换尿不湿、推着丈夫在室内活动……,已成为她的“必修课”。她说:“照顾他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没有我不能生活下去,我没有他也会感到不习惯……”

如今,年近古稀的陈曹生虽然还是离不开轮椅度日,但从他干净的衣着、满足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的生活过得宁静而祥和。

新闻推荐

脱贫致富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

近日,县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为主题的书写感恩对联活动。当天,该局干部向贫困户宣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