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月丹村“撸起袖子拔穷根”

安庆日报 2017-12-05 09:27 大字

本报讯宿松县趾凤乡月丹村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户们转变发展观念,找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方向,通过联系外出务工和引进产业发展“两手抓”,“撸起袖子”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

“造血”扶志拔穷根

月丹村地处宿松县深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贫困人口300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26.2%。老婆儿子热炕头、全家一亩三分地、祖祖辈辈都是穷,曾是这里贫困户们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村两委注重引导贫困户消除等靠要的心理,转变发展观念,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同时广泛发动、牵线搭桥,鼓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他们的劳动性收入。

该村老屋组村民吴启泰,父亲患了精神病、母亲年迈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小孩年幼,全家日子过得十分困难。夫妻俩一直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忙到头,倒挂外债近万元。为了帮扶他家脱贫,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吴启泰外出务工。2016年底,村两委帮助吴启泰在杭州找了份服装加工工作,并帮助他老婆在家门口也找了份事做。截至今年9月30日,吴启泰全家收入超过6万元,实现脱贫。

看得见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斗志,他们纷纷主动加入到外出务工的行列并实现脱贫:余冲组贫困户方立祥去了青岛做木工,月收入5000元以上;老屋组贫困户吴启示去了杭州做了焊接工,月收入4000元以上……如今,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外出务工。

“输血”扶贫摘穷帽

不光是鼓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月丹村还在产业发展引进来上下功夫。建立桂花苗圃基地一处,面积100余亩。由贫困户提供土地,帮扶单位提供苗木、化肥、农药和技术,贫困户参与日常管理,收益归贫困户所有。

此外,该村还建立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土鸡养殖业,对全村贫困户实施全覆盖,由贫困户与养殖企业签订购售合同;对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病残户由村里统一代养,收入归贫困户。通过引进产业扶持,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目前,该村已脱贫91户、292人。

(记者沈永亮通讯员孙凯华)

新闻推荐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服务群众

本报讯宿松县医保局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体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当先锋、作表率,有力推动了该县医保事业发展。该支部引导全体党员全力做好本职业务、提升服务质量。2014年度,该局被评为全...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