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臭叶豆腐的前世今生 孙春旺 文/图

安庆晚报 2017-09-11 11:54 大字

提到豆腐,顾名思义,肯定是黄豆做的,但在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宿松县山区有一种豆腐,原料不是黄豆,而是树叶,当地人管它叫臭叶豆腐,也叫观音豆腐,是山区居民独享的绿色食品。

每年4至9月,是臭树生长旺季,宿松县隘口、陈汉、北浴等山区乡镇的居民,就会上山采摘臭树叶,制作臭叶豆腐。

前不久,我慕名来到风景优美的宿松县隘口乡清河村。雨后的清河村特别美,犹如仙境一般,山峦灵秀、宁静、优美、青翠……那绿树翠得逼眼,在明净的天空下静静地肃立着,有的叶间滴着雨水,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而最为壮观的是那云雾,在山峦间丝丝缕缕地飘荡,袅袅娜娜地牵绕,有一种若离不舍离的情态。

推开车门,双脚还未落地,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我带着对臭叶豆腐的好奇之心,目睹了当地村民朱成舟制作臭叶豆腐的全过程。朱成舟将采摘回来的新鲜臭树叶洗净后,倒入清水里,然后用搓衣板将其揉搓成糊状,再用干净纱布过滤叶渣。之后,取适量的草木灰,用水调和均匀,也过滤成灰水,再将灰水倒进过滤了的臭树叶汁液中搅拌。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迅速产生反应,汁液由稀变稠,继而渐渐凝固。静置不到10分钟,晶莹如玛瑙、散发出特有清香味道的臭叶豆腐便大功告成。

如今,在清河这个只有2200多人口的小山村,几乎家家都会制作臭叶豆腐,制作臭叶豆腐成了当地人的拿手活,并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对于从清河村走出的每一个人来说,小小的臭叶豆腐,就是他们对家乡剪不断的最美回忆。

对吃臭叶豆腐的经历,村主任滔滔说个不停,他说自己是吃着臭叶豆腐长大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这里没有通电,每逢酷暑季节,他们晚上都要去外面乘凉,一边唠着嗑,一边吃着臭叶豆腐,好不惬意。

年过六旬的朱成舟告诉我们,虽然制作臭叶豆腐的工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其中有很大的奥妙,特别是在选用草木灰做配料上非常有讲究,她一般都是选用小麦秸秆或油菜秸秆烧出来的灰做配料,然后根据臭树叶汁液的多少来配以灰的比例,用这两种灰做配料制作出来的臭叶豆腐,不仅外表有如玛瑙那样的色泽,而且它的肉质滑腻、细嫩、松软,芳香、清凉。

朱成舟说,她打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制作臭叶豆腐的技术,她家祖祖辈辈都会做,做臭叶豆腐在当地已有几百年历史;臭树在她们那儿又叫观音树、凉粉树;臭树叶初闻有点异臭味,细闻则是一股草药的清香味,如臭豆腐,臭中藏香。

说到臭叶树,还有一个美丽又有些伤感的传说。说是很久以前,人间发生饥荒,难民无数,尸横遍野。观音不忍,用杨柳枝洒甘露于人间,甘露所到之处,长出了簇簇绿树。饥民摘叶取其汁加灰做成了“豆腐”,食用充饥,挨过了饥荒。“观音树”、“观音豆腐”之名也因此而来。

臭树的书名叫臭黄荆,又叫斑鸠叶,属马鞭科植物,系落叶灌木,生长期3至11月,4至9月可采其叶做臭叶豆腐,过嫩过老均不宜用。

据了解,臭树叶含果胶、粗蛋白、食物纤维等营养成分,还含有叶绿素、硒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17种氨基酸,并以赖氨酸为最高。

刚出锅的臭叶豆腐,绿莹莹的,像碧玉,像果冻,又像绿豆糕,晶莹剔透,煞是好看。它可以与糖、蒜等拌在一起生吃,也可以放入锅中用辣椒一起烧煮,还可以用香菇、肉丝、鸡蛋一起制羹汤。用它做出来的菜,药食兼备,其味极鲜,具有养颜驻容、清热解毒、明目去火、开胃生津、润肺止咳等功能,是真正的绿色健康食品。

随同的几个文友,看到朱成舟家刚出锅的臭叶豆腐,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们顾不上斯文,撇开勺子,将绿莹莹的豆腐块捧在手心,然后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像吃果冻一样,吃得津津有味。

近年来,拥有丰富山地资源的隘口乡清河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臭叶树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将臭叶豆腐推向市场,搬上城市居民的餐桌,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村支书介绍,过去,村民制作臭叶豆腐,仅仅自用或赠送亲友,如今成了菜市的时令新宠,有的还同县城饭店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

臭叶豆腐作为流传在民间已久的一种传统绿色食品,蕴藏着平凡而深厚的食品文化,品位它的前世今生,不仅蕴含了山区人民勤劳、智慧和朴实的本色,而且见证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烙印。

新闻推荐

“烤”验下的特警

夏季历来是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宿松县公安局主动作为,专门建立“武装巡逻、动态出警、重点防范、主动打击”措施,全力做好巡逻执勤工作,织密夏季治安巡逻防控网。入...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