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父女:现实版“搭错车” 何小兵 方文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上个世纪80年代,一首《酒干倘卖无》风靡全国,一部讲述捡破烂儿老人抚养遗弃女婴的电影《搭错车》感动了无数人。在宿松县孚玉镇,也有一对这样的父女,六旬的高荣仁老人与女儿高昌飞的故事催人泪下,感动了周围的人。
18年前一个秋天的清晨,高荣仁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收废品,在路过县城民主东路城关医院附近时,隐约听到有婴儿的啼哭声,他心中一惊,循声找了过去,发现被扔在墙角一件旧棉衣包裹着的弃婴。是谁这么狠心?高荣仁一边抱怨,一边心疼地把孩子抱回了家。从此,他靠捡垃圾、收废品,含辛茹苦供其上学,与女儿相依为命。
他一切为了孩子
高荣仁收了一辈子废品,因其家庭贫困终身未娶,小昌飞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年近50的高荣仁每天起得更早了,天还没亮就拉着那辆破旧的板车,上面绑着几只装废品的蛇皮袋,走街串巷,寒暑不分,风雨无阻。他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每天收集和捡拾的废品,分类整理后拖到城东的废品收购站出售,大约能赚三十块钱,勉强维持孩子的日常开支。社区工作人员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给他申请了低保,街坊见他不容易,时不时地给他送点蔬菜、小孩子的衣物等。
即使再难,高荣仁也没想过要放弃女儿高昌飞,“我没有文化,没什么本事,只能靠收废品为生。我不但要把孩子养大,还要让她读书,以后才会有出息。”为了让小昌飞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高荣仁在离小学较近的民主东路租了一间低矮的车库。20来平方的家中,除了两张木架子搭起来的床,一台收废品时收回来的电视机,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在孩子的床头上,摆放着给小昌飞买的书,有唐诗,作文选和工具书。在小昌飞的印象中,父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她在学习上有需要花钱的地方,绝不含糊。
他是孩子心中“最令我感动的人”
虽然为女儿付出了很多,但看着日益懂事的孩子,高荣仁也收获了许多感动。
“中等个头,佝偻的脊背,黝黑的皮肤,如老树枝般粗糙的手,打了补丁的破旧衣服上满是泥泞……”这是高昌飞小学六年级的一篇题为《最令我感动的人》作文中对父亲的描述。
小昌飞曾经在同学们面前刻意回避着父亲,装着不认识他,拒绝承认他,甚至责怪父亲不该去学校看她。直到有一天,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偶遇父亲。
“那天下着小雨,他佝偻着脊背,拉着满满一板车的废纸盒、塑料罐,艰难地向前迈着步子,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沿着黝黑的脸颊往下流,身上的衣服紧密地与皮肤相贴……”
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小昌飞,往日的一幕幕即刻涌上心头,她当即跑上去,抱住了父亲,用她那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脸上的汗水。
她是父亲眼中“懂事的伢”
“这孩子质朴、踏实、勤奋、知道用功学习”,高昌飞的中学老师这样评价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昌飞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洗衣服、做饭,家里力所能及的活都抢着干,节假日经常帮父亲捡破烂儿贴补家用。
“孩子懂事啊,在上小学的时候,捡到一个饮料瓶,就装在书包里带回家。年纪很小就开始帮我做饭,菜做的比我做的好吃。”说起女儿的贴心,高荣仁总是乐呵呵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如今的高昌飞已是芜湖师范学校的一名在校生,初中毕业她毅然放弃读高中、上大学的理想,选择了上职高。“其实我也很想上高中,念大学,但想想等我大学毕业了,父亲多大了,所以我现在就想读职高,早点出来工作挣钱,让父亲早点享福。”
小昌飞告诉我们,“父亲太不容易了,一分钱都舍不得为自己花,穿的衣服是拾来的,生病了也不舍得瞧,我就是想早点挣钱回报他。”
新闻推荐
小孙子六岁了,到了狗都嫌的年龄,一天到晚没一会消停。你说小孩子要吃饱了才长力气,他说我怎么没见过光头强、蜘蛛侠和擎天柱吃过饭?你说电视要少看,他说这不公平,怎么大人可以玩手机,小孩就不能看电视?你...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