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蕴玉看故居

合肥晚报 2021-12-05 00:42 大字

□石英

说起来已是十好几年前的事了。在中国散文学会兼职,当时还很年轻的徐迅同志带领我和北京的几位文友去他的老家潜山和安庆参观访问。因主要日程安排在安庆市,在潜山只待了一天一夜。那次因为时间短,没有来得及去潜山境内的天柱山(稍后两年,我与老伴来安徽旅游终于登上了天柱山)。在潜山,主要是参观了与文学艺术关系紧密的程长庚和张恨水故居。

也巧了,我自幼爱好京剧,虽老家在胶东半岛,但对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等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并不陌生,自孩童时期便从大人那里得知京剧鼻祖程长庚老先生的大名。他不仅是徽班进京的代表人物,而且进京后一直主持三庆班,担任三庆班主,平生对京剧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于张恨水,同样是自我少年时期就知其是中国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家。即使在我的老家农村也有相当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啼笑因缘》我在十岁上小学三年级时就从大同学那里借阅了。当时虽对书里描写的生活有些不大懂,但却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鲜感。至于那些恋爱生活的描写,当时也就是糊里糊涂地囫囵吞枣罢了,不仅如此,十二岁上,我还在九里镇集市上买了一本《啼笑因缘》残卷,作为我自命的“私人小图书馆”的藏书哩。

在参观程、张的故居时,我看得都很仔细。有时表面上不起眼的一件展品,也能引起我许多联想,由此及彼,沉入思考。譬如程长庚,他历来不拘泥,不保守,善于汲取融合,发展创新,他在潜山老家时,即以注意将徽调、汉调、昆曲的长处巧妙地加以融合、丰富、提炼、升华,这才能卓成大家。又如张恨水,在他的身前身后,当年还有不少“玩”言情小说的“写手”,但他坚持自己基本的格调和风格,不使其滑向流俗,既有相当可观的作品数量,又尽量保持乃至提高应有的水平,所以才形成并稳居那个时代一个方面的翘楚,获得了如我上述不仅在都市即便在乡村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是很值得后世有志于文学创作者认真思考的。

我也记得那次当天晚上,当地文化单位与来自北京和外地的文友,饭后举行了一个活泼有趣的联欢会,在表演节目的同时又有自由交谈,规模虽然不大却很有质量。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皖籍诗词、书法家也是有造诣的票友梁东先生,在大家热烈欢迎下唱了一曲《林冲夜奔》中“风雪山神庙”的经典唱段,甚得京剧名家李少春先生的韵致,博得座间听者的真诚赞赏。由于文友徐迅知道我业余也喜欢唱两口,他提议我为大家助兴。在盛情激发之下,我也不便执意推却。不过平时我宗的是旦角行当,自思在老生泰斗的家乡,还是唱一段老生声腔比较对口,于是便自赶鸭子上架唱了一段《空城计》中那段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自知唱得不够规范,却也聊以自慰。因此,我想程先生当年一定会常唱这段老生的“看家戏”,今天作为后生唱此,对前辈先生也是一次由衷的纪念。在联欢会空间的闲聊中,来自北京的一位文友对大家说我又出了新书,当即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有不止一位年轻业余作者毫不客气向我要书。我来时只带了两本长篇小说,一本是前几年出的《爱城》,另一本确是刚刚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人性磁场》,两本书虽非专门“言情”的,却也涉及人性的爱与憎、情感与人性善恶之间错综微妙的关系,最后我只能特送两本拙著赠予最热切索要的两位。

但我唱过又赠书之后,不禁又想到一个自感欠妥的问题。便对身边的徐迅说了。我的意思是,在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乡唱戏献丑,在小说名家张恨水的故居贸然赠书,这正如俗话说的“在圣人面前卖字”“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是有点太不自量力了。

但徐迅却很正经地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浪花,时光往前走,人们都要往前走。不是自不量力,而是后继有人啊。

年轻文友对我的一番抚慰和开导,消解了我在潜山短暂流连时的一丝不安,一天一夜总体来说过得还算充实而惬意。

新闻推荐

综合交通体系助推长三角地区加快融通

新华社记者魏一骏近日,200余名杭州市民乘坐G7402次列车从杭州东站出发,前往安徽潜山,这是今年浙江开行的首趟高铁旅游专列。...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