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事致敬 读胡志平长篇小说《古越月大夫的美丽人生》
作家胡志平长篇小说《古越月大夫的美丽人生》,几乎就是作家自撰的传记。书中记录她大半生真实的故事,重现了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相同的人生经历。
胡志平是我大学同学,所学的专业都是与文学八竿子打不着的。文学写作于我们而言,也就是晚年对往事的回忆和怀念。
作者的写作笔调非常积极向上,没有用任何阴暗的心态去回顾已经逝去的时光。小说中的人和事都是那样美好,亲人、同学、朋友、患者,甚至偶遇的路人在作者的笔下都是平易可近,温婉可亲。作者在题记中写道,“1964年7月初,一位深夜仍奔波在安合公路上的货车司机,他姓方,三十岁左右,安徽潜山人,他搭救了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后来,这位女医生又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作者在题记中的这段话,并非一般的感言,而是贯穿于全书的主题,人间至亲是真爱。日后,古越月治愈了无数人的病患,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这个角度讲,爱是可以用心去传递的。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自传体小说《天授之子》的“故园”中说:“我认为,本来是写自己的经历,但是往往脱离自己的性格和心理,这不能算一个坚定的作家。靠着把自己多少厌恶的人漫画化而寻找到的端倪,肯定会走向邪路。”我很浅显地读懂了川端康成的这段话,再来看《古越月大夫的美丽人生》,同样是长篇小说,同样是自传体小说,作者始终沿着自己的性格和心理轨迹去回顾往事,叙述故事。如果按川端康成的说法,那胡志平就是一个坚定的作家,就在描写自己“厌恶”的人和事,也没漫画化,她的写作没有走向邪路。
胡志平落笔重点在“医生”上,旁枝蔓叶极少,纵墨着意在古越月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如何救死扶伤,治病拯人,即便在退休之后,依然视患者为亲人,没有丝毫的懈怠和敷衍。作者用自己坎坷蹇途的经历,成功地塑造古越月这个美丽形象,这美丽不是颜值,而是精神;不是风姿,而是善举。既勤勉于日常的琐事,又担当于危重的救人;既通情达理于亲朋故友,又一视同仁于陌路初见。医生最可贵的医德就是只低头看病,不俯视看人。也许,古越月人性的美丽,乃至于平凡中的非凡就在于此。因为,她眼里只有病人,只有患者的病痛和疾苦。
饥饿、贫困,都是那个的年代的普遍的境遇,并没有摧垮这一辈人信念和意志。古越月的高考中榜,是“有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舅舅”,而她的同学洪健落榜是“家中成分高”,如此“轻描淡写”地交代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特征,笔墨虽少,却一语解签。作者用最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拆迁而得新舍,老而有安居;写作而获出版,勤而有硕果,都是人生大喜事,作者说,一个大“馅饼”掉在身边,国家的兴旺,得益于改革开放,而个人的“馅饼”,归咎于勤勉。作者一面认真工作,一面勤奋写作,有成就那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美好的人生是自己创造的。这个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谁都懂,懂不等于行,路是要自己走的,艰苦跋涉,永不气馁,那才是“美丽人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什么年纪都是“少壮”,都得努力。古越月成功的“美丽人生”是这句格言的佐证,也是本书作者胡志平的“美丽人生”的写照。
古越月做了45年的临床医生,到了真要离开岗位那一刻,还是有点依依不舍,人之常情,亘古之理。最后一次专家门诊,作者详尽地记叙了古越月与病人的对话,嘱咐和叮咛,语气中饱含着恒而贯之做医生的责任,你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出古越月的不舍之情。语言没有特意地张放那种情绪,反而让你觉得,古越月的离或留都是一种道德和风格的延续,“而古越月明天可以休息了。她很高兴。”
我觉得,作者并不追求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文字的追奇猎艳,而是委婉道来,毫不做作,通俗而不庸,清新而近人,读来,可断也可续,掩卷,可思也可溯。你可以读得从容不迫,我读的时候,常常停下来,回忆一下,我那个时段在干什么?我有没有她那样的经历和成就?
《古越月大夫的美丽人生》
胡志平 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
□ 沈光金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上周末省内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强降水位于合肥以北和大别山区,有1193个站暴雨(占全省面积29.1%),其中淮北地区和大...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