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推报候选人事迹】

安徽日报 2019-05-06 07:18 大字

D01王吉军男,1966年12月生,中共党员,蚌埠皮肤病防治院医生。

1990年医院招聘,王吉军就来到了“麻风村”,以院为家,视病人如亲人,在那里坚守了近30年。王吉军走进“麻风村”患者心里,沉淀了一份难以割舍的医患情缘。

不惧大山偏远、不畏险难脏臭,眼中惟有患者,心中满怀善良。因为“麻风村”收治的患者大都发现较晚,身体多已畸残,四肢溃疡极为常见。面对着面容毁伤皮肉腐烂,甚至有的部分截肢身体残疾的麻风病人,他继承父亲“医者父母心,积善行德是本分,要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的医德家风,视麻风病患者为亲人,悉心照料。面对麻风病人的孤独、绝望,他以善良温暖的医者情怀,让那些常年生活在偏僻荒山之中的麻风病人,没有感觉被社会抛弃,人人心情坦然平静,减淡了病患与生命的胶着之痛。每当有病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王吉军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亲人”的责任,陪伴在病人身边。从医近30年,王吉军共治疗麻风病患者65例,其中,住院患者33例,分散在社会上的麻风病患者32例。

王吉军获评 “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D02尹成友男,汉族,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教授。

尹成友教授三十多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以崇高师德启迪人,以渊博学识教化人,以无言行动感染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作为一名军校教员,尹成友全身心投入教学育人事业。电子对抗学院首次开设“数据融合”课程时,在师资急缺、资料急缺、基础急缺的条件下,他本着对教学岗位的忠诚和对电子对抗事业的热爱,在受领任务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查阅各类型文献300余篇,编写高质量教案20余万字,出色完成了授课任务,课程一经推出收到广泛好评,并成为该院经典课程。作为电磁微波领域的顶尖专家,他始终紧盯部队打赢需要和实战需求,深入一线部队授课讲学,带领科研团队开展攻关,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三等奖15次,研制出了3项新装备,并成功列装部队,为电子对抗作战能力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尹成友获评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优秀教员、总参优秀共产党员、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带领教研室荣立集体三等功。

D03许开学男,汉族,1946年4月生,潜山市五庙乡程冲村村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弹腔传承人。

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自己晚年中风偏瘫,他都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为弹腔的传承和发展无私默默奉献。

潜山弹腔已有270年的历史,被誉为“京剧的母体艺术”。许开学从小就热爱弹腔,成年后的许开学积极组织“许家畈业余弹腔剧团”并担任团长,组织人员复排弹腔大戏。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活的压力许多人都放弃了弹腔,但他仍不改初衷,钻研剧本、琢磨唱腔,再次组建班社,“许家畈弹腔剧团”重新开演。2009年的一天,许开学突然中风。为了将老剧本整理传承下去,他用砖头压住纸张,单手撰写;用嘴巴咬住线头,用能活动的一只手和嘴巴的配合来装订剧本。每次排戏、演出,他不顾自己年高体弱,亲临现场指导。谈到弹腔,许开学表示:“虽然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但我还会继续发光发热,我们传承人要齐心协力,致力将弹腔保护好、传下去,这才对得起我们的祖先。我也希望尽快看到潜山弹腔能够成为国家级非遗,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正因为许开学对弹腔艺术的坚守与传承,潜山弹腔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许开学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D04朱景科男,汉族,1961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蒙城县篱笆镇姜刘小学教师。

1988年,朱景科不幸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背部渐成90度弯曲,但他忍痛带病坚守讲台30余年,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弯腰老师”。2019年2月17日,因医治无效去世。

朱景科于1978年高中毕业后被聘为民办教师,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却患上了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医生建议要长期静养和休息才能缓解病情,但是想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偷偷出院又登上讲台。由于背部深深弯曲,关节多处疼痛,从家到学校仅200米的路程,朱景科要靠扶着自行车完成。他每天两次服用止痛药,依然坚持任教两个年级的数学课程,并承担学校教务工作。2014年,朱景科的病症已是晚期,只能通过小分子微创手术抑制病痛。术后,朱景科又迫不及待重返讲台。2018年12月,因病情恶化,朱景科不得不暂别讲台,谁知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朱景科将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同事眼中,朱景科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在学生眼中,朱景科老师就是一座桥——一座引领他们通往知识殿堂的桥。

朱景科获评“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标兵、“安徽好人”、亳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D05朱恒银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从事地质钻探野外工作长达44年,攻克了定向钻探技术难关,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m以浅推进至3000m以深,为国家创造了上千亿元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被评选为“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他始终不忘初心,秉承着“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理念坚守在皖西大地,从一名普通的钻探工人成长为全国知名的钻探专家。2003年,上海市地铁四号线隧道出现大量涌水、涌沙,黄浦江大堤受到威胁。朱恒银临危受命,采用先进的定向钻探技术,经过7天7夜鏖战,圆满完成了这次特大地面塌陷事故抢险工程,被上海媒体赞誉为“安徽地质神兵”。2004年,他将定向钻探技术运用到琅琊山危机矿区中,成功发现10万多吨铜矿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0年。

朱恒银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地矿系统十佳科技工作者、国土资源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安徽省创新争先奖、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D06孟影女,汉族,1971年12月生,阜南县演艺中心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孟影作为淮河琴书第五代传承人,7岁随父亲学唱琴书,8岁开始跟父亲走南闯北。在近40年的从艺生涯中,荣获了各类国家级大奖。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后,她仍坚守在农村舞台,说唱新时代,弘扬正能量。

孟影多年来始终坚持在农村基层演出,每年平均演出不少于200场,不图名利,不计报酬,常常是这里脱下演出服装,就往那里跑,累得她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想到群众渴望听琴书的心情,她就浑身是劲,又走上了舞台。孟影的琴书表演贴近生活,注重宣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她一次次为农民群众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孟影在传统淮河琴书的基础上,把当地淮词、大鼓、坠子和民间小调融进创作中,同时还把黄梅戏、嗨子戏、京剧和豫剧等揉进演唱中。近年来,孟影先后创作了《买巴掌》《喜事多多》《邻里之间》《恶梦》《轧狗风波》等作品,反映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冒热气接地气唱好故事。

孟影获评第三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中国首届职工艺术节(琴书)表演金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新中国曲艺60年优秀中青年曲艺家、第十七届中国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安徽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D07张雪松男,汉族,1974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任合肥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一大队侦查员。

从警23年来,张雪松始终战斗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先后侦办各类案件2500余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审查审核移送的案件无一起被退查、起诉。张雪松无论是在刑侦岗位,还是在法制岗位,始终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经常加班加点,审讯、关押、报捕、移送起诉;他发挥专长走在前,摸排、蹲点、守候、抓捕;他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冲在一线。

2018年10月23日,张雪松在对网上逃犯实施抓捕,逃犯手握尖刀疯狂逃窜,面对尖刀张雪松毫不畏惧,一把将逃犯死死抱住。在被尖刀刺穿肺部时,张雪松仍死死抱住逃犯,不让其逃脱,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44岁。为了城市的安宁、为了正义的力量、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警徽的光芒,张雪松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警察对这一职业和万千百姓的爱与忠诚。张雪松牺牲后,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分别作出相关批示,经省政府批准评定为烈士。

张雪松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3次。

D08张涛男,汉族,1973年4月生,中共党员,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带电检修班班长。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涛一直从事高空高压带电作业。他在工作中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为公司培养了大批青年技术人才,被同事们誉为“创新达人”。

不是科班出身的张涛深知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从上班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笨鸟先飞”。他留心观察师傅的每一个动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师傅请教。有一年,在公司更换输电线路绝缘子瓷瓶时,张涛发现传统的操作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于是他在拔销工具上动起了脑筋。经过潜心钻研,他自制的“钳式拔销器”使绝缘子带电侧碗头内销子一次性拔出成功率达到90%以上。目前,“钳式拔销器”已被公司命名为“张涛拔销器”。

2011年,淮北供电公司以张涛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张涛创新工作室”,通过对输电线路检修工器具的研制、改进,对施工作业方法的改进和优化等,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目前,工作室已经形成32项颇具影响力的革新成果,拥有19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

张涛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

D09周福庚男,汉族,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型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周福庚一直从事汽车的设计开发工作。他发明了“周福庚产品开发工作法”,获得专利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培养了大批汽车设计和管理人才并担任多项行业及社会各类职务。

2003年,面对着设计经验缺乏,技术积累薄弱,设计开发人员紧缺等不利因素,他带领10名新员工组成设计团队,投身到中重卡产品开发工作中。他率先垂范,带领团队成员克服种种挑战与困难,建立了多系列多品种的中、重卡产品体系,使得江淮汽车的中、重卡产品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开创性地提出了“周福庚产品开发工作法”;他在技术上经常帮助指导中小型企业,兼任高校教授和认证专家,为培养人才、推动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周福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青年科技奖、安徽省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D10周会明男,汉族,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宣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周会明主动援藏5年;他执着坚守,从检30载;他敬业奉献,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从2011年到2016年,整整五年时间里,周会明作为选派的检察业务专家,连续两任挂职于西藏山南地区检察院。他克服了山南地区高寒、低压、缺氧的恶劣环境,毫无怨言,用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为边疆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广大藏族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牦牛”。他以“业务援藏”为抓手,向职务犯罪宣战,查办职务犯罪数量连续四年位居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榜首,连续三年占据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半壁江山”,同时带出一支能征善战的检察队伍,扭转了当地检察机关办案力量薄弱、缺乏经验的局面。援藏归来,周会明又来到宣城接受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他将“群众最喜爱检察官”的所有奖金全部捐献给了素昧谋面身患肝癌的驾驶员。2018年1月12日,周会明积劳成疾,猝然离世,年仅53岁。

周会明获评“中国好人”、全国模范检察官、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D11胡太平男,汉族,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6年,胡太平毅然放弃在外经营红火的药材生意,回村委会工作。23年来,他带领龙山村民在岩壁上掘路、石缝里找水、贫地里淘金,铺就新时代山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为了解决地处深山的龙山村的行路、吃水、用电三大难题,胡太平一根竹杖,一把柴刀,攀岩越岭,敲定路线规划;一根铁钎、一把铁锤,叩石垦壤,自考爆破证,打眼放炮,曾数次晕倒在工地上,并冒着生命危险排除哑炮。23年来,他积极争取项目、筹集资金720万元,打通全村13个村民组出山的道路,通车里程达22公里,建成了环形公路网。他带领村民穿密林、钻荆棘,寻找水源,建成南陵县海拔最高的自来水工程;带头扛电杆、翻山岗,架设电网,完成电网改造,惠及全村居民。他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建立龙山牡丹生态基地,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为村民带来收入500余万元;特色林果药项目种植面积突破500亩,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近20万元,带动32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脱贫,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胡太平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经济人物、安徽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安徽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芜湖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D12曹杰男,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铜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机电正高级工程师。

曹杰是一名甘于寂寞、潜心科研的技术人员,也是一名敢于探索、无私奉献的全国劳动模范。在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模具及设备研发工作的20余年间,他带领技术团队顺利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为打破国外对高端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工艺的技术垄断、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提升和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杰先后主持了多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并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其中,在2009年负责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的子项目——自动塑封压机模具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历时2年,开发出了适合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产品的自动化封装设备。该项目被业内专家评价为:“对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提高整体产业技术水平,提升我国电子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曹杰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D13曾翙翔男,汉族,1989年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

2017年9月,曾翙翔任支河乡路湖村扶贫专干。2018年8月18日,曾翙翔在抗洪抢险、转移群众过程中不幸因公殉职。

为了改善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水平,曾翙翔积极争取资金30多万元,先后为路湖、城孜和湾里3个村的卫生室添置了就诊床、血压计、电脑、空调等医疗和办公设施,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看病难的问题。2018年8月18日,安徽北部遭遇罕见风雨,曾翙翔所在的路湖村险情严峻。当天是周六,他本可休息,但他只是前一晚回到城里的家中,看望怀有3个月身孕的妻子,第二天一早又匆匆回到了防汛抗洪一线。他和村干部们一起冒着大雨排查受灾情况,帮助滞留村里的老人紧急撤离,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没有停歇。当天下午17时许,曾翙翔在西学自然庄转移了贫困老人之后,得知王海孜自然庄有群众需要紧急转移,立即只身冒雨驾车前往,此时正是雨下得最急的时候,曾翙翔的车被一根雨中垂落的电线挂住,他下车处理电线时不幸触电,29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抗洪抢险的路上。

曾翙翔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扶贫干部、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D14鲍志斌男,汉族,1980年6月生,中共党员,淮南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曹庵派出所所长。

鲍志斌从警18年始终战斗在基层一线,2012年因出警遭遇车祸导致左臂截肢,但他克服病痛,坚持回到一线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鲍志斌2001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他在2012年一次处警任务中遭遇车祸,在抢救中左臂被完全截肢,被评为“因公三级伤残人民警察”。组织上为了照顾他,安排他到机关工作,他却坚持要求回到一线。2018年2月15日,一居民家中液化气罐起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他拽起悬空的左衣袖,捂住嘴、用牙齿叼住左衣袖,拎起灭火器第一个冲进起火房屋。经过近20分钟的扑救,大火被彻底扑灭。类似的救火、救人、缉捕歹徒的场景还有很多,2012年以来,独臂的他主办各类刑事案件70余起,处理治安案件8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400万元。2017年他担任派出所所长以来,辖区侵财类案件发案率下降70%,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发案率下降50%,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鲍志斌获评“安徽好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全省公安机关“十大爱民模范”、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等多项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D15路丙辉男,汉族,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路丙辉二十七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在做好课内功夫的同时坚持狠抓课外功夫,使他的思政课成为“关注学生接地气、深入浅出有张力”的金课。

1992年7月,路丙辉留校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婚后不久却接连遭受妻子临产不幸亡故和亲人先后离世的重大打击,长时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沉重压力。但为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他多次毅然放弃重组家庭的机会,砥砺前行。曾先后8年兼职担任辅导员,做过5个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深入一线感知学生所思所想所需。自费数万元创办“丙辉漫谈”个人讲学平台,义务为学生服务。如今,丙辉漫谈已有三种形式。现场版做到了323场,受众6万余人次;网络版的专栏笔谈达到20余万字,年点击率逾百万人次;手机版的个人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个人笔谈近30万字,数千万人次浏览。2008年,“丙辉漫谈”获评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成为安徽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精品项目。

路丙辉获评全国首届十大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师德标兵、“中国好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名人物、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下转12版)

新闻推荐

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现对...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