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古村落里的“新居民”

安庆日报 2019-04-08 10:18 大字

龙潭乡万涧村位于天柱山后山,境内至今仍保留有400多年历史的杨家老屋、杨家祠堂、杨家花屋等古建筑。2017年,省住建厅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该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工作。

那时,从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不久的刘琳刚进入中规院工作,古村落保护项目启动后,她第一时间就向领导请缨,从北京辗转来到偏远山村,开启了两年的住村生活。

“我的家乡南充是一座千年历史古城,从小我就对古村落有着特殊的感情。可以说,古村落里有我的乡土情结。”刘琳告诉我们,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大城市生活,不远万里守着这片古村落,帮老宅子找回逝去的“青春”。

10个月的住村生活,刘琳早已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居民”。然而,谈及初到之时的情景,心中仍颇多感慨,“村民对老房子统一规划改造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我是骗子。”刘琳有些哭笑不得。

杨旵才是杨家老屋的住户,听说有人要打老屋的“主意”,在外地务工的他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老屋是我们的家产,凭什么给别人改造管理,万一被骗了怎么办?”和老杨一样,许多村民顾虑重重。

村民不配合,工作难开展,刘琳犯了愁。那个时候,她白天走村串户,晚上组织村民座谈,讲政策、谈规划、说发展,磨破了嘴皮,跑破了脚皮。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村民的态度发生了彻底变化。2018年8月,刘琳发起成立潜山回味乡愁农民专业合作社,杨旵才率先支持,并当起了合作社执行理事,如今合作社已有81户村民以现金入股、41户村民以房屋入股的方式加入,流转了土地30余亩。

古村落保护,资金来源是关键。为此,刘琳发起成立回味乡愁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金丝黄菊,发展古村落民俗旅游,以产业培育来反哺传统村落保护。在她看来,古村落保护在留住“乡愁”的同时,一定要有产业依托,强化“造血”功能,要让老百姓受益,否则难以为继。如今,村民不仅可以享受到合作社分红,还将参与今后建成的民宿和特色产业的管理及运营。涂必灿朱礼普

新闻推荐

油茶绿青山 织就致富梦

清明节前夕,天朗气清。在槎水镇波罗油茶合作社基地里,仰玉生正和村民在油茶地施肥。看着挂满枝头、青绿有绿豆大的油茶...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