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皖山拔穷根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定点扶贫安徽潜山纪实

安庆日报 2019-04-08 10:18 大字

组组修通了水泥路,主干道安装了路灯,还建起了165千瓦的光伏电站、300亩的茶叶基地,茶园还建起了物联网设备……暮春四月,满山新绿,笔者来到革命老区潜山市采访,站在官庄镇坛畈村的寨湾山坳,村党支部书记刘小红指着一片新开的茶园,喜笑颜开地对笔者数说着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倾力帮扶。”他说。

坛畈村的变化仅是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在潜山市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潜山地处皖西南,素称古皖,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大别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从2002年开始,中华供销合作总社先后选派13批干部到潜山挂职,矢志不渝地对潜山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特别是2014年以来,他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打出了脱贫攻坚组合拳。五年里,总社累计投放项目资金和援助资金4065万元,受益群众达7.8万人。

村里建起了扶贫“造血工厂”

三月的暖阳里,西岭山寨新栽的油茶树绽出了新芽,给深山腹地平添了几分生机。“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村里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后,从农户手中流转下来,新造了140亩油茶。“油茶长得虽然慢,但几年后,就是长远的效益。”官庄镇西林村新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华中书喜滋滋地盘算着油茶林的效益:油茶三年开始挂果,五年进入丰产期,这以后,每亩就有800斤左右的鲜果,纯利不少于850元。“到那时,村里每年有12万集体收入,以山场入股的100多户农户,不仅有务工收入,还能得到租金以外的分红呢。这一切,得感谢供销社的合作支持!”官庄镇西岭村以前村里没有支柱产业,集体经济薄弱,对农户增收带动力小。供销总社得知情况后,安排下派的扶贫干部与安庆、潜山供销社的帮扶干部开展调研,积极探索“村级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运作机制,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2017年,总社投入帮扶专项资金25万元,支持市、县两级供销社和西岭村两委合作,以村集体占股,供销社项目资金参股,经济能人、贫困户以资金和山场入股的形式,组建了潜山西岭新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村社共建,是‘服务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的创新实践,是实现供销社、村集体和农户多赢的新路子。”来自供销总社挂任潜山市副市长的薛建中表示。

小农户土地有了“专业保姆”

水吼镇横中村是潜山市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山村,全村有茶园面积7000亩。这里山高雾绕,茶叶品质好,但由于家家户户分散种植,小作坊加工,茶农收益不高。往年这时候,外出务工的农民为找采摘工发愁。“现在,有了托管项目,农民可以‘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了。”横中村驻村第一书记葛良汉说。

据公司经理蒋泽艳介绍安徽恨水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单位,与210户签订协议,其中有107户是贫困户。公司成立专业服务队,推行专业化、有机化种植,机械化、标准化加工。项目建成后,利用公司创新的绿茶与乌龙茶结合制作工艺,打造“恨水牌”玉佛香系列优质品牌茶,农民收益可望增加20%以上。

仅2018年一年,中华供销总社先后安排项目资金1000万元,支持潜山茶园、油茶、农田托管等项目和产业融合项目,项目惠及贫困户500户1340余人。

农产品乘上产销对接直通车

近年来,中华供销总社还通过电子商务惠农工程项目向潜山投资600万元,帮助潜山市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4个,乡村级服务站点174个,实现了全市村居全覆盖。“供销e家”潜山网店与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32个供销直营店建立合作关系,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三年来,潜山市供销电商直接带动1000余贫困户网上销售,户均增收8000元。

潜山市地处皖西南中心,瓜蒌、油茶、茶叶、中药材等农特产丰富。“建设一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是潜山人民多年的念想。”潜山市长梅耐雪介绍说,2018年底,在供销合作总社支持下,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供销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潜山市政府签订了15亿元的投资框架协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破解潜山农产品‘质优价不优,增产不增收’难题,极大地促进潜山农特产业的持续发展。”王阵

新闻推荐

昔日“光头村” 如今大变样

本报讯(朱礼普记者汪秀兵)潜山市塔畈乡冯冲村南与岳西交界,属典型贫困山区村。现如今,这个昔日冷清的小山村却处处是红火的景...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