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于继勇做客徽派 用心做,作品上打着你的名字

新安晚报 2019-03-22 10:36 大字

今年三月初,当五集纪录片《紫蓬山》让紫蓬山脚下的栖居者意外激动,让首映看片现场观众掌声如雷,让省作协副主席惊叹“把紫蓬山拍出了喜马拉雅山”的高度,起码你会觉得这个纪录片的总导演确实干了些不寻常的事儿。一座你知道但不起眼的小山,它背后和深处埋藏了多少人文矿藏,这一锹一锹的挖掘,且听听《紫蓬山》总导演、总撰稿于继勇做客徽派究竟是怎么说的。

徽派:拍紫蓬山是什么样的?A从人文角度紫蓬山最初在你的印象里

于继勇:第一次上紫蓬山是在2003年左右,跟几个朋友去,还是待开发的状态,转了一圈就下去了。山比较小,庙比较破,去,就是因为能爬一段。

徽派:紫蓬山是一个自由创作的作文还是命题作文?

于继勇:应该说是一个命题作文。因为看过我之前的《淮河六章》,紫蓬山管委会的夏主任通过朋友找到我,我开始感觉拍个宣传片呗,他说要纪录片,《淮河六章》那种感觉。我就说纪录片花钱。其实我心里觉得,这个山这么小,不一定拍得出来。

徽派:所以最终决定选择人文的角度来拍摄?

于继勇:是的。紫蓬山海拔还不到200米,这个高度是没有云海的,镜头拉起来就是小土丘,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什么风景。我就看刘铭传的故事,刘铭传出生在紫蓬山区大潜山,他的故事是可以深挖的。张树声家族,张元和、张兆和、张允和和张充和“合肥四姐妹”,这个故事也可以做出来。但是这个时候就像去河滩上捡小石子,这些石子是有用的,但心里还是没有架构的。自然的东西走不通,就走人文吧,用有知识点的人文故事去打动人。

徽派:要有画面是自己担任总导演和总撰稿?B纪录片撰稿你的大部分纪录片作品都

于继勇:总导演和总撰稿应该是两个角色。我自己撰稿就少一个沟通的环节,我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自己能整个把控故事节奏和区块,自己说服自己就行了。纪录片前期要有故事大纲,然后再写文学脚本,第三步拍摄细化脚本。纪录片撰稿和文学创作不一样,每一句话要对应一个画面,有这个画面才能完成。

徽派:拍《淮河六章》的时候还是纪录片菜鸟,十年的历程是不是感觉有什么变化?

于继勇:现在我有一个信心,你给我一个故事,我能把画面想出来。当年《淮河六章》我写了十集,每集五千字,写好之后特别得意,毕竟我把水利史、战争史都看遍了,但被中国纪录片界的大腕质疑:“都是文学化的语言,看不到你想拍什么,看不到画面。你这是随笔,不是电视。”这对我打击很大。

徽派:显然这是一个备受打击和挫折困难的过程,为什么没有放弃?

于继勇:打击挫折一直都有,但心里憋了一口气。我做总导演的时候他们说这个人不行,做了几个片子之后,他们觉得你一个学生跳级跳得太快了。二年级跳到了初一,加减乘除没有经过训练,所以我在拍片过程中一直在补课。到五集《紫蓬山》完成,大约可以说我已经把课补上了,他们不会讲这个人不懂了。另外,自己确实很喜欢,前期策划会看好多书,拍包公把宋史看了,官制都看了,这些知识都是自己的。十年二十年再看《紫蓬山》,就有文献价值,确实能留下一点东西,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价值。这就是我的一点私心和追求。徽派:都可以有C赞美和批判

纪录片相对还是比较小众文艺的,你怎么看待纪录片的真实问题?

于继勇:纪录片对观众的要求是要知识储备的,没有初中以上文化可能不知道甲午战争怎么回事。纪录片在中国这几年发展还是蛮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和《风味人间》等等,现在的趋势是浅一点,更有电视剧的感觉,怎么更好看。

纪录片原来叫真实记录,不讲究趣味性。现在的纪录片讲故事,讲历史故事,人不在了地点不在了,现在就历史再现,但是历史再现的细节必须是符合史实的。纪录片的真实是说,江南产的橘子不能到东北去拍。

徽派:纪录片不容易挣钱吧?

于继勇:百分之七十的纪录片是没有办法赚钱的,是一种情怀。有人给我投钱,题材又是我感兴趣的,我的目标就是获个奖,观众能接受。纪录片还是有文献价值的,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看你的东西,觉得你还是用心在做的。每个作品都有你的名字在上面。

徽派:你有没有受到质疑的时候?

于继勇:这个肯定有。《淮河六章》这个片子,像个专题片,我自己打65分。大家觉得感动是因为有普通人的故事。包括《紫蓬山》也就是80到82分,里面呈现了你看不到的不理解的紫蓬山。有一些散文化,跟它的体量有关系。我不怕别人提意见,赞美批判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是人身攻击。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蒋楠楠

新闻推荐

四十余载甘当乡医为众邻

3月10日一大早,刚刚吃过早饭,潜山市黄铺镇陈桥村的村医方结旺就踏上了随访贫困户的路。背着背包拎着医药箱,崎岖的山路上方...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