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汤 储北平

安庆晚报 2018-11-08 09:24 大字

稠稠的、糯糯的、略带点米味焦香的锅巴汤,那才叫天柱山美食一绝。若再配一小碟土产的辣椒酱,或腌制的豇豆、韭菜、萝卜枣、莲花姜之类小菜,那口感,定叫你忘不掉,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在别处,我也常吃到锅巴汤,论色相汤头清清亮亮煞是好看,但尝起来,和天柱山锅巴汤那就没得比了。你道这是为何?明眼人一眼就明白,这是锅巴加水煮的,而我说的天柱山锅巴汤,是一直沿袭了传统乡间的做法。

人的胃是有记忆的,小时候妈妈做的锅巴汤滋味,几十年还印在脑海里。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或许是为了节省粮食,才做些锅巴汤果腹饱肚,但谁曾想,这一节俭举措,却成全了一种美味佳肴。锅巴是铁锅的附属品,在今天这个电饭锅、电饭煲等电器主打的时代,原生态的锅巴已找不到落地生根的土壤了。笨重乌黑的铁锅,杂乱不齐的柴禾,袅袅升腾的炊烟,这些略显原始粗犷的事物,亦如农村生活的守拙质朴,却勾勒出舌尖世界的别有洞天。

妈妈把铁锅洗干净,添上适量的水,灶底加柴禾烧开,再将淘洗干净的米倒进锅里。待再次煮沸,灶下减火,等米粒扬开发胖,看不见米心时,妈妈便拿来筲箕架在盆子上,将饭坯舀进筲箕,滤尽米汤。然后再将饭坯倒进锅里,和原先剩下的饭坯米汤一起拌匀,用锅铲摞成小山包状,再用筷子在上面打几个气眼,用锅盖盖严实了,灶下添小火焖煮。少时,只听见锅里有轻微炸响,一股醉人饭香弥漫开来,这是锅底饭粒开始长锅巴了。这时要把灶堂里明火灭掉,以免烧焦了锅巴。

老家有句俗话:吃饭不吃锅巴汤,吃来吃去空腔腔。开饭时,妈妈给每人盛一碗白米饭,剩下的盛进饭钵里。锅底只留一层锅巴,儿童和牙齿、肠胃功能不错的大人,可直接食用,又香又脆。收锅洗碗时,几乎整个村庄,都能听见家家户户铲锅巴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咀嚼,脆香了乡下人的整个童年。若是煮锅巴汤,就要倒下原汁原味的米汤,用锅铲搅拌几下,盖上锅盖,再往灶下烧把小火,锅巴汤煮沸片刻就好了。浓黏黏的米汤,焦黄微糊的锅巴,软绵绵的,散发着特有的米谷香味,直撩人食欲。

锅巴汤是天柱山的地方特色小吃,据史料载:农村吃米饭时习惯作锅巴汤,将米汤加入锅巴煮片刻,待锅巴软化后取食,足见其历史悠久。只是有一段时间,人们迷失在丰衣足食和电气化面前,忘了根本,锅巴汤才淡出餐桌。但这几年传统在回归,锅巴汤又在回到餐桌,在潜山槎水、官庄、水吼、野寨等乡村,是一日三餐必吃的一种辅食。从医学角度看,铁锅煮饭炒菜,对缺铁性贫血恰到好处,因在高温作用下,铁锅里铁分子进入饭菜,从而达到补铁效果,而铁是造血原料之一,锅巴汤还具有温胃养胃的功能。

提起锅巴汤,家乡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清朝年间,一日乾隆皇帝微服南巡,行至天柱山深处,流连忘返,与随从走散,饥不择食之下,投奔到一村妇家门口求食。村妇不知是皇帝驾到,本欲拒绝,但见他实在饿累不堪,只好迎其入门。但此时家中恰好饭光菜尽,只剩下少许锅巴,于是村妇只好拌米汤煮给乾隆吃了。没料到乾隆吃后大加赞赏,以为绝妙,于是锅巴汤便在当地百姓中身价大增,传承至今。

岁月在手指间流逝,滋味在记忆中沉淀。人生太多的回忆总夹杂在餐桌饭碗间,鸡鸭鱼虾日日可得,也就不再是兴奋点。待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尝过了,肠胃也就渐渐失去了感觉,随便吃什么呀,吃什么还不都一样嘛?然而有一天,当你累了病了,什么都吃不下,什么都不顺口,忽然就会想起母亲做过饭菜,还有这锅巴汤。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平时到乡下来就餐,开饭前第一句话就问可有锅巴汤,乡下亲友们似乎知道客人嗜好,早就多留点米汤,精心烧好锅巴,把锅巴汤煮得浓浓的糊糊的,他们一吃就是两大碗。

天柱美食锅巴汤,记起乡愁泪两行。吃起锅巴汤,我想起了妈妈,想起了故乡,想起了田地、庄稼以及流年碎影,心中倍增了踏实前行的力量!

新闻推荐

旅游成潜山脱贫致富“金钥匙”

潜山市地处大别山腹地。近年来,潜山市形成了以天柱山为龙头,环天柱山和沿国道、省道沿线的4条乡村旅游集聚带,年接待游客超...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