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成效初显——肥药减下来 效益增上去
■ 本报记者冯长福
9月11日,在潜山县王河镇农业良种示范场,记者看到进入成熟期的千亩杂交水稻,杆青穗满,渐露金黄,微风拂过,送来沁人心脾的稻香。
潘宏志是这个良种示范场的场长,又承包了场里120亩地。 “下月初,水稻就可收割了。瞧这长势,预计亩产可达650至700公斤,比去年要增加50至100公斤。 ”潘宏志说,这主要得益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专家送来的水稻“两减一增”新技术。
2016年省农科院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安徽稻麦(油)轮作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经过该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近三年的协作攻关,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该研发项目在潜山县王河镇建立示范区1万亩,其中核心区1000亩;在巢湖市中垾镇建立示范区1.1万亩,其中核心区500亩。
“近年来,安徽省水稻病虫害总体处于较高的发生水平,目前主要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农药用量大,次数多,环境压力增大。同时,安徽省水稻生产的肥料效率不高,部分农民施肥盲目,过度使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结退化。 ”省农科院植保所植保新技术研究室主任陈雨博士介绍,项目示范区集成了水稻机插秧“插—滴”同步封闭除草技术、水稻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技术、水稻种衣剂应用技术、推迟移栽与带药下田技术、油菜秸秆还田技术、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技术、飞防封闭除草技术、“碧护+种衣剂”应用技术、生态工程技术、理化诱控技术。
“王河良种场水稻面积有1010亩,今年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安装了10个杀虫灯,设置1000个水稻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器,防虫效果明显。 ”潘宏志说,对常发性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主抓播种、移栽、破口三个环节,分别采用种子处理、“送嫁药”和破口前综合用药进行预防性施药,防治时间前移,省工省药,方便易学。此外,在水稻机插秧的同时,把除草剂均匀滴灌到稻田里,一次性除草,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除草剂的使用量。
陈雨表示,与农民自防区相比,示范区的农药减量达38%至40%,化肥减量达31.4%,且示范区的病虫草害防治效果高于农民自防区,预计增产5%以上。通过试验还发现,一次性施肥技术显著降低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并提高水稻成穗率。
巢湖市中垾镇核心示范区集成了养分高效品种、配方肥和控释肥、新型肥料等减损减肥技术;秸杆还田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免耕条状种肥同播、机插秧肥同步一次性施肥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理化诱控、新型除草剂与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轻干湿交替灌溉、健身栽培、氮肥运筹、中微量元素施用等化肥农药协同减量增效技术。
“中垾示范区采用缓释新型肥料(氮磷钾为28—9—13)一次性施肥技术,每亩40公斤,较非示范区减少化肥用量6.05公斤;减少农药用量30.62%。 ”省农科院土肥所植物营养研究室主任孙义祥博士介绍,通过随机抽样测产,示范区水稻平均亩产620.3公斤,较非示范区增产5.6%;核心示范区水稻平均亩产674.1公斤;较非示范区增产14.7%。示范区每亩节肥节药47.23元,节约用工成本50元,增收78.45元。
9月11至12日,省农科院组织了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省土肥总站和省植保总站等单位专家,赴潜山县王河镇、巢湖市中垾镇示范区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组表示,安徽稻麦(油)轮作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精、调、改、替”的技术路径,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大有帮助。
南京农业大学董立尧教授表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举措,在粮食价格下调、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方面的技术推广更是农民急需,也是深受农民欢迎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坤吴涛卢向波)9月6日深夜12点钟左右,太湖往潜山方向的沪渝高速上,发生了一起三车连环追尾事故,事故导致现场一人...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