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安与天柱山秋兴崖刻石

安庆晚报 2018-08-01 09:22 大字

谢宗安天柱山秋兴崖刻石(局部)天柱山下石牛古洞有一条书法长廊,唐宋、元、明清至今,都有名家登临题咏,留下摩崖碑刻三百余处,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等大师的作品赫然在列,就书体而言,楷、草、隶、篆无所不有,成为中国名山中少有的诗书石刻艺术宝库。

其中号称天下第一刻石的谢宗安秋兴崖摩崖刻石横宽十二米,高三米,采用阳刻,主文468字,跋文110字,其篇幅仅次于泰山金刚经石刻,但阳刻乃全国第一,可谓天下第一石刻。崖旁建有秋兴亭,于1995年9月28日落成,磊翁亲率近40名中外弟子前来剪彩,并应潜山方面一再恳切相求,委托笔者把《秋兴》八首手迹通过时任潜山县政协副主席张甲三转赠,典藏于潜山县博物馆。如今,秋兴崖刻石已经成为天柱山重要景点之一,中外游客每每到此驻足,无不为谢宗安先生的拳拳爱国爱乡之心和沉雄静穆的书风笔力赞叹不已。

谢宗安,字钟厂,号三石道人、磊翁,安徽东至人,1907年出生,1997年病逝于台北。他七岁学书,并师从姚永朴、陈朝爵等名家攻经学与古文辞,二十岁蜚声皖江,四十四岁经香港于次年抵台,六十八岁公职退休后开馆课徒,中外弟子达数千之众。他的创作约可分三期:七十岁前后是行草,八十岁前后是分隶合体书,九十岁前后是行楷。七十岁前后参酌(石鼓文、石门铭、石门颂)将行草带入斑驳烂漫的碑文笔韵,呈现别具一格的行草风貌。八十岁前后,随着时代变化,谢宗安将生平所学融会贯通,形成自家最具独特面貌的分隶合体书,一改前期圆笔,转用沉重中锋的方笔,与结构雄劲飞逸的动势,法度严谨、大气磅礴,此谓谢宗安的代表风格。九十岁以后为行楷书,用笔转折圆转、拙趣丰润。谢宗安沉潜于历代碑学,经过多年淬炼,终于承先启后,集大成于一身,形就了一生磅礴雄劲的书法风格。他曾多次在海峡两岸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其作品被欧亚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收藏。谢宗安先生爱国爱乡,主张祖国统一,多次为家乡学校和贫困学生捐资助学。

谢宗安最初的斋号为“橄榄斋”,又名敢览斋,意思是橄榄虽然样子不好看,颜色不青不黄,但嚼之有味,回味无穷。此名后来成为他创办的书会名称。1992年,谢宗安为扩大宣传和交流力度,毅然决定在原有私人书会十二个子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华书道学会”,这也是台湾最大的书法研习、创作、培训和交流团体。该会办有《中华书道》季刊,出版法帖展集,每年举办联展和子会及个展,每两年举办“磊翁杯”书法比赛,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大陆和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书法团体都有交流互动,曾于1995年、2000年、2002年三次组团来安庆及天柱山,有力地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和书艺创作。

新闻推荐

潜山提升脱贫内生动力

潜山县开发“扶贫专岗”提升脱贫内生动力。一是建设驿站新增扶贫岗位。率先开展就业扶贫驿站建设试点,建成就业扶贫驿...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