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路上收获满满的感动

安庆晚报 2017-11-14 11:53 大字

□安庆晚报记者项珍

今年11月8日是第十八个记者节,有人笑称,“记者节刚刚成年”。确实,作为媒体人的节日,记者节的时间不长,但就记者这一职业来说,它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加入了这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大家庭,从业的这几年里我发现,世界那么大,故事那么多,平凡人总有一些不平凡的经历给我带来极大的感动,也促使着我将这一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善良:扶助老人不怕被讹

清楚地记得那是2014年3月,社会上热议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很多人因为怕被讹,选择避而远之,保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恰巧遇到此事的安庆姑娘刘璐和徐燕则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扶!当时两位姑娘救助老人之后就离开了,压根儿不知道有市民见证了她俩扶人的全过程,并把她们的照片传上网,由此还掀起了一阵“寻人热潮”。

我当时也参与到此事的采访报道中,辗转见到两位好心的姑娘时,她们对于自己在短短几天时间就成了本地“网红”有点不太适应。

帮助老人的两位姑娘刘璐和徐燕所从事的职业分别是抄表员和护士,事发当天她们正在忙自己的事,路过永安街时碰巧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两人马上冲过去帮助老人止血,一直到老人上了120急救车之后她们才各自离开。

我问她们怕不怕被扶老人讹人,她们笑着说没想过,救人完全是出于本能。时隔3年多,她们说这话时脸上朴实的笑容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报道发出后,很多人都为这两位善良的姑娘点赞,刘璐和徐燕也被评为当年当季的安庆好人。

有人说,那是因为旁边有人拍照,要是在无人、无监控的地方可就说不清了。虽然社会上确实有少数讹人的人,但总归还是好人多,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勇敢地伸手去扶说不定就能阻止恶劣后果的发生,让整个社会风气朝着好的那面发展,刘璐和徐燕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乐观:身残志坚笑对生活

认识叶六一缘于一次部门策划——寻找最需要温暖的人,顾名思义,就是要找一些家庭生活贫困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帮助他们获得资助,过个好年。原本我以为这将是一篇篇“苦哈哈”的报道,采访之初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悲伤故事的准备,谁料我见到的叶六一是这样的——他的笑容就一直挂在脸上,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叶六一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身高不足1米,双脚行动不便,走路只能靠搬个小板凳往前挪。由于身材矮小,一般的家务活他都是干不了的,只能靠着年过八旬的老父母生活。

在与叶六一聊天时,我能感觉到他的无奈,千分之三几率的疾病被他碰上了,谁都会难过,但是他很会安慰自己,他说,比起那些缺胳膊少腿的人,他还是幸运得多,至少有手有脚能动脑,学门手艺养活自己应该不成问题。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股子钻劲,叶六一跟着老师傅学修鞋,没过多久就自己开了一个修鞋摊。叶六一很重视他的事业,每天早起赶在人们上班前出摊,由于手艺好、价格低,吸引了很多顾客,有的人还专程搭车过来找他修鞋,这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很自豪。

在政府好政策的帮扶下,叶六一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闲暇时就会骑车四处转转,他还买了一个插卡播放机,随身携带,修鞋时也不忘听上一段黄梅戏。这样的生活让他很满足,每天都乐呵呵的。后来我又碰到他几次,每一次他都在笑着与人聊天,瘦削的脸上满是和煦的笑容,让人感觉无比的温暖。

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四年多的采访经历中,我遇到过一些来报社寻求帮助的人,他们大多身患重病,资金缺口很大,急需救命钱,只得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安庆晚报》媒体人身上。每逢遇到这样的求助者,我总感觉自己身上责任沉甸甸的,写稿时字斟句酌,觉得一字一句都关乎着求助人的生命,容不得丝毫差错。这些人当中有几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像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病综合征的洪月莲和丈夫患尿毒症的韦文梅。

洪月莲是一位花季少女,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病综合征,全身肿胀,体内大量积水,疼痛难忍,每天都得靠吃药、打针维持生命,家中为此花去了所有积蓄,还向亲友借了七、八万元外债,由于家庭困难,后续医疗费实在无力支付,希望好心人能帮帮她。

为了能了解洪月莲家的真实情况,记者辗转联系到她家所在的潜山县官庄镇乐坪村村支书,得知洪月莲的父亲患有痛风,不能干体力活,她的母亲是哑巴,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确实艰难。我将采访内容写成了一篇报道,发稿后一直心情忐忑,不确定是否能够帮到这一家人,唯恐辜负了他们的信任。好在爱心人士很多,陆续就有不少热心市民将爱心款汇给了洪月莲。

至于韦文梅的求助是在2016年,当时家住太湖新仓镇的韦文梅找到报社,说她的丈夫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而她的肾正好与之配型成功,打算捐肾救夫,却为高昂的医疗费用发愁,希望我们能帮她筹集善款。我原本以为只是寻常的求助,见多了此类事件之后情感稍显麻木,可与她深入交谈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韦文梅与丈夫王来旺因爱结合,最初却不被家人看好,结婚时就一间简陋的屋,连枕头都是借来的,外出打工还得借钱当路费,经常是一碗面条两人分着吃,真正是患难夫妻。虽然日子过得拮据,但夫妻俩感情一直很好。有了儿子后,王来旺在外做工,韦文梅在家相夫教子,渐渐地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可就在这时,王来旺被查出患了尿毒症。韦文梅不离不弃,坚持救治自己的丈夫,花光了积蓄、借了外债也在所不惜。当得知她的肾与丈夫的配型成功,她不顾娘家人反对,毅然决然要捐肾救夫。

稿件见报后,韦文梅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读者,政府部门、社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等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当年6月7日,肾移植手术成功。她的儿子王韦军给我发来信息表示感谢,并告诉我,父母的身体正在康复,他说他现在还在读书,没有能力偿还债务,但他一定会努力学习,等毕业工作后慢慢还,要把社会爱心传递下去。殊不知,他的这份感恩给了我巨大的动力,让我时刻牢记作为一名记者肩上的担子与责任。

(本版图片来自网络)

新闻推荐

●葛长流一派蓬勃 ——葛徐栋诗集《野人寨的风》代序

徐栋在潜山野寨中学承担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同时一直坚持散文、诗歌写作。这本诗集《野人寨的风》收入诗作290首,创作时间起于2016年3月16日止于当年12月31日。我反复赏读,一个明晰的感觉是,从起始...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