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潜阳子程长庚家谱的发现及其他

安庆日报 2017-11-11 11:21 大字

程长庚,素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伶圣”之称。是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活动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戏剧大师,在相当长时间里,由于缺乏翔实的资料,即便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权威性工具书、《道光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伶工琐记》《中国戏曲》之类的梨园史料书,有关他的名字、生卒、籍贯也多有舛误。散见于社会报章上的有关介绍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87年11月1日,《潜山戏剧志》编辑徐霁旻、胡太平在《文化周报》上以“京剧鼻祖籍何处,新得史料纠舛误”为题,报道他们在本县古井乡坎头村发现民国九年(1920)《潜阳程氏汇谱》的情况。认为:“潜阳程氏自元朝末期,因避红巾军乱由鄱阳移迁,定居于潜山古城山八字塅,即今潜山黄铺区古井乡八塅村。在此繁衍至三十九代时,又分房头居住于黄泥镇菱湖村程家井……”由此,他们确定程长庚潜山黄泥镇菱湖村程家井人。

1988年,《潜山县志》人物传编辑徐迅在本县原河镇乡发现清道光十二年《程氏汇谱》和民国30年(1941)《井股程氏支谱》。通过翔实的谱谍资料、吻合的地理位置、当地流传的故事以及残存的口碑资料,认定程长庚并非菱湖村程家井,而是河镇乡程家井人。他从源流上考证程长庚家族在河镇程家井一带繁衍情况,撰写消息和论文《程长庚籍贯之谜》《程长庚家谱面世》《京剧鼻祖程长庚籍贯及生卒年月考》等,发表于1988年、1989年的《安庆日报》《安徽日报》《文化周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戏曲电影报》《新民晚报》《艺术界》等报刊,为程长庚籍贯与生卒年月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之后,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高占祥亲临河镇程家井实地考察。1991年,文化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召开程长庚诞生180周年纪念大会,徐迅应邀参加。

过去有“戏子不上家谱”的乡规,一般认为新发现的程长庚三套家谱收录了程长庚家族,这对研究程长庚,研究徽剧、京剧历史都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但1989年3月4日《新民晚报》发表“蔚明”的署名文章说:“事实上程长庚的祖籍问题并没有多少争议,绝大多数戏曲史料都记载是安徽潜山人。个别资料记载为安庆或怀宁人,按明清两代行政区划,潜山隶属于安庆府,也说得过去。争议最多的是他的卒年问题。”比如,《道光以来梨园系年小录》载:长庚光绪6年卒,年69岁;《中国戏曲》:长庚殁于光绪5年;《伶工琐记》载:长庚之殁,为光绪10年,寿71岁。另据《皖优谱》作者“天柱外史氏”(即程演生,怀宁人)考证:“长庚之卒,非光绪5年或6年10年,”“长庚之卒,当在光绪7年3月以后,8年10月以前,故余定为8年卒,正71岁。”从发现的程长庚三套家谱上,可以澄清的程长庚的生卒年月是:程长庚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光绪五年(1879)已卯十二月十三日(公历1880年1月24日),寿69岁,与《中国戏曲》记载相符。

2016年,潜山县政府将修复“程长庚故居”列为实事并付诸行动,建成了故居。此举乃潜山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程长庚故乡之幸事。这里,披露程长庚家谱发现之经过,以供方家研究。

新闻推荐

下浒山水库坝顶最高高程达到94.5米 年底将下闸蓄水

11月8日下午,下浒山水库大坝施工现场。记者沈永亮通讯员汪云峰摄本报讯11月8日下午,下浒山水库工程大坝上下游8公里工区现场,300余名施工工人、150多台施工机械在紧张施工。施工人员们纷纷表示,要以...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