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玄妙的“四山纹镜”

铜都晨刊 2017-10-23 09:34 大字

■常泽宇

铜陵市博物馆收藏有一面战国时期的四山纹镜,方形钮座的四角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叶尖微微翘起,并有狭带往上伸展。接近镜缘处各连接一个相同的桃形叶,共十二片,将镜背分为四区。因主纹形似“山”字,而又均匀分布于镜背四处,故习称为“四山纹镜”。此外,仔细观察镜体还会发现有些许残裂,然无损纹饰,亦无伤大雅。

铜镜,是古人照面的用具,别名“鉴”。目前已知的中国铜镜的铸造历史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时代。其后,铜镜的铸造又有了一定的进步。至战国中叶,铜镜开始盛行,制作工艺与铸造数量均远超前代,出现了诸如“山”字纹镜、菱形纹镜和卷云纹镜等著名镜种。铜博馆藏的这面四山纹镜与安徽潜山公山岗战国墓以及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形制相近,均属“山”字右旋,十二叶短斜线绳纹相连的四山纹镜类,年代当为战国中晚期。

山字纹镜滥觞于战国早期,繁荣于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以后,伴随着新镜种的不断冲击,“山”字纹镜已趋于式微,至西汉初年,最终走向消亡。“山”字纹镜的存世数量亦颇为可观。目前所见的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四种镜背“山”字纹。其中,又以三山、六山较为罕见。

“山”字纹镜,因早期多发现于淮河流域,故一度有“淮式镜”之称。据现有考古资料显示,我国的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安徽、河南、陕西、河北均有此类铜镜的出土。其中,湖南地区更是出土了数量可观的山字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多年致力于铜文化研究的裘士京先生就通过长沙楚墓出土铜镜数量的统计与分析认为,湖南的长沙地区可能是战国时代重要的铸镜中心。此外,曾有学者考证,类似铜博馆藏的“山”字镜,其铸造与使用之地涉及范围,只在长江中游和中下游之交,淮河以及汉水之滨的楚国属地所有。

显而易见,“山”字纹镜的最初命名,源自其镜背主题纹饰的“山”字形。然而,关于“山”字镜中“山”形纹饰的起源、形成以及文化内涵,历来学界各持己见,观点不一:国内研究者一般称之为“山”字镜,而日本研究者将其称为“丁”字镜,西方学者则将其命名为“T”字镜。清代学者梁廷在《藤花亭镜谱》中,从山字的组合与三山五岳的象征关系上分析认为:“刻四山形以像四岳,此代形以字。”梁说实际上是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崇拜与山川的信仰视角来理解“山”形纹饰,他的“以形代字”、“以字代形”之说得到后世一些学者的认同与接受。后来著名铜镜研究专家孔祥星先生在《中国古代青铜镜》一书中提出,“从‘山\’字镜的构图上来看,可能与殷周铜器上的勾连云纹有关。”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的李亮宇先生从楚人的信仰与风俗的角度出发,认为:“‘山\’形纹饰表面上看起来像几何图形,但实际上应是‘火\’字或火的形象”‘山\’字镜实则是‘火\’字镜。”此说颇为新颖,值得重视。此外,尚有“中山说”等说法(此说认为“山”字镜是楚国伐中山国的纪念物)这里不加赘述。由此可见,一面小小的“山”字镜背后,竟是这般地玄妙难解。

新闻推荐

潜山三千余人安居圆梦

“我以前的房子是土坯房,墙壁多处裂缝,每逢雨季屋内便遭遇‘水灾\’。山上人家少,交通又不方便,现在搬下来的新房子既亮堂,又能和大伙儿在一起聊聊天,年纪大了,遇上个头痛脑热的出门就诊也方便。党的政...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