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铺村:打造农民精神乐园 储北平
“自从建好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天天有人跳舞、天天有人打球、天天有人健身,这里成了老百姓最好的去处,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说起自己村里新建起来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特别高兴。
近年,潜山县本着“建成一个乐园、带动一片区域、活跃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目标,启动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该县黄铺村以文化地标为定位,着力打造农民精神乐园,于2016年8月建成农民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三最目标”,即全村最好的房子是文化中心、全村功能最齐全的场所是文化中心、全村最受教育的地方是文化中心。
目前,该村已被评为安徽省文明村镇、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美丽宜居村庄等;今年4月中旬,全市国家级贫困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在这里举行,省市领导对该村兴建文化中心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顺应农民期盼,谋划文化中心
过去,该村房屋破旧不堪,建筑布局零乱,圈厕随处乱建,公共设施滞后。从2011年起,该村启动危房改造,已建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受益范围覆盖18个村民组612户2510人,通过了省中心村、县精品村验收。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农村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主要靠睡觉、闲聊、玩手机,甚至赌博打发业余时光,近6成农民对文化生活状况“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该村两委顺应农民期盼,谋划文化中心建设,选择处于中心区、有山有水的一废弃粮油加工厂进行改建,目标是建成特色文化品牌。
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文化中心
基层文化中心要真正让农民“乐”起来,就要让村民自己说了算。从选址规模、建筑风格、功能布局,到墙上展什么、室内摆什么、群众看什么、进园干什么,该村都广泛征求意见,由村民代表和老教师、乡土文化能人组成理事会,集思广益,谋定后动。在建设中始终坚持“三尊重”,即尊重历史、自然和农民意愿。挖掘、梳理村庄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形式展示先贤故事、重大事件、村规民约等,增强村民认同感、归宿感。从动工起,这里就面向农民开放,白天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晚上村民三五成群聚集来,跳广场舞,唱黄梅戏,娱乐健身,有说有笑。已建成的中心,占地近万平米,其中建筑面积三层楼1600平米,严格按“一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讲堂、礼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的硬件标准,村集体出资200万元、群众捐资7万余元。步入园内,映入眼帘的是简洁大方的舞台广场、宽敞明亮的礼堂、整洁美观的宣传墙、琳琅满目的健身器材、风景秀丽的生态池塘、错落有致的绿化带……美丽景观与欢声笑语的人群构成一幅和谐、生动、宜居的山村田园画卷。
服务农民需求,管好文化中心
为切实营造农民精神家园,该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使文化中心在设施上相对集中,功能上互联互通,发挥1+1>2的服务功效。依托中心,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设党群工作、村民事务办理、政策法规咨询、综治安全等办事窗口,有效解决村两委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将留守儿童活动室、妇女之家、村广播室、户外影视屏等一并纳入,拓展服务范畴。在中心里,村干部变身“服务员”,与村民见面交流多了,也就进一步把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了。为让百姓变“旁观者”为“参与者”,确保文化活动搞起来、玩得转,该村还邀请县镇文化工作者下村“送文化、种文化”,提供歌舞、戏曲、乐器等10多个文化培训,培训农民千余人次。如今,农事之余,文化活动吸引父老乡亲投身其中,分享快乐,陶冶情操。
从“一日三餐,麻将掼蛋”,到“吃饱饭,中心转”。以前逢农闲或年节,农民爱打麻将消磨时光,现在文化中心可上网、看书、听讲座、健身,农民精神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文化中心已成为农民离不开的休闲娱乐、体验文化、传播文明的精神乐园!
新闻推荐
□高庆宁记者李渊10月19日,秋日暖阳下,安庆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忙碌的身影处处可见,学习的脚步未曾停歇。社会各界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踊跃关注十九大,共度“十九...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