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桂:“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铜陵日报 2020-03-17 16:35 大字

□ 徐连祥 文/图

慈云桂院士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研究所的创始人,从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开始,继而到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又从一般大型机到“银河”亿次巨型机,他始终活跃在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最前沿,被尊称为计算机界的一代宗师,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1929年,孔城镇一家店铺的柜台前,一个12岁的小男孩正在把算盘珠拨弄得飞快,一边在账本上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当天店里的采买及资金流水等各项账务。掌柜方思明在一旁看着暗暗称奇,男孩小小年纪但账做得条目清楚,数字精准,账做得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就对他说:“孩子,你别读书了,跟着我做生意吧。”

男孩听后,不假思索地用手横到脖子上回答:“你就是把金银堆到这儿我也不干!”

“算珠上下翻飞,珠声疾如骤雨。”算盘是简便的计算工具,有着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在中国古代,练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曾是账房先生的看家本领。

方思明不解地问:“那你将来想干什么?”

“读书!”男孩毫不犹豫地回答。在少年慈云桂的心里,他只知道自己特别喜欢读书,只有在书中,他才能找到快乐和人生的方向。

同时,他懵懵懂懂地意识到,如果就此不读书,只能像父辈们那样当个小商人,或者当一辈子农民,平平淡淡地过此一生;只有读好书,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像脚下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以及他的先辈中涌现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样,将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青史留名,也不枉自己到这个世上走一回。

父亲慈昌芍看到这个儿子毫无心思经商,一心只想读书,于是在来年春天又把慈云桂送到学校继续读书。

自幼聪颖过人的慈云桂读书过程异常艰难,从1936年9月到1945年底,从高中到研究生毕业,其间正经历抗日战争,为避开炮火,慈云桂从安庆流亡到湘西继而到长沙,饥寒交迫,贫病交加,辗转数千公里艰难地完成了学业。待到1945年底学成回家探亲,已阔别家乡八年了!

八年不见,慈云桂和家人有叙不完的亲情,有说不完的话。

此时家中已一贫如洗,父亲衰老不堪,母亲得了伤寒卧病在床。恶性传染病在家乡流行。慈云桂迅速给母亲吃了带回来的奎宁和阿司匹林,又挨家挨户把药片送给得病的乡亲们。药仍然不够,他又倾其所有,专程到县城买了一次药,才使母亲和乡亲们的病情好转,得以捡回性命。多年后,乡亲们还记得,当年是慈云桂救了他们的命。

参加工作后,从小就把算盘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玩得飞快的慈云桂终身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慈云桂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还是在苏联,那是1957年5月,他随军事院校参观团访问苏联,当慈云桂第一次看到电子计算机时,不禁眼前一亮!计算机神机妙算,奥妙无穷,不停闪烁的各种指示灯看得他眼花缭乱,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回到住处,他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嘴里不停地念着“计算机!”“计算机!”心里想着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学到手,应用到军队建设上,直接为提高我军战斗力服务。

1961年9月,慈云桂随中国计算机代表团出访英国,这是他第二次去英国。参观访问过程中,慈云桂惊讶地发现,英国的计算机已全面晶体管化,曾风靡一时的电子管计算机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他敏锐地预感到,这将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世界计算机技术已跨入晶体管时代。然而在国内,由他主持的一台电子管通用计算机还在研制,并且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协议。慈云桂感到如芒刺背,坐卧不宁。他立即写信回国,建议停止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白天,他借助参观访问的机会,充分留意各种先进机型,晚上通宵达旦地在异国的旅馆里画图纸,进行晶体管计算机的设计。终于,在回国之前完成了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基本逻辑电路的方案设计。回国后,慈云桂拿着自己的设计方案立即向时任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作了专题汇报,聂帅当即指示:尽快用国产晶体管研制出通用计算机。

苦心人,天不负。有了领导积极支持,慈云桂更加信心百倍,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研发上,经过3年的克难攻坚,终于在1964年末,他们用国产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型计算机。次年2月,该机成功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新闻推荐

在“五个清仓见底”摸排中抓获逃犯

近日,安庆市公安局集贤路派出所坚持打击与防控两手抓,在开展“五个清仓见底”摸排工作中,成功抓获一名上网逃犯。2...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