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顺:发掘地心深处的宝藏

铜陵日报 2019-02-23 09:08 大字

■ 本报记者 方文婷

说起321队原钻探机机长徐孝顺的名字,从事地质勘探技术的工作者都如雷贯耳,这位出生在贫农家庭、饱受生活艰辛的寒门学子,用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成为了一名地质勘探队伍中的尖兵,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因为家庭太过贫穷,徐孝顺只上了三年学就不得不放弃学业,到安庆一家米行做学徒。1953年,20岁的徐孝顺因心灵手巧深得大家喜爱,经安庆市劳动局介绍到321地质队工作,任水泵工。后组织上调他到河北正定探矿技术学校学习半年,学成归来,他正式成为321地质队最早的一批钻探工,历任钻探机班长、钻探机机长、探矿组组长等职,直到1988年3月退休,35年没有离开过钻机,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冰冷的钻塔,交给了探矿事业。

钻探取芯工作环境艰苦、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大,既考验身体条件也考验心理素质,是一份“苦差事”。所谓“取芯”,就是要把地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物质岩层通过取芯管原封不动地抽取出来,供委托方的检测部门使用,以此来勘探预估取芯区域内地下物质的分布和结构。钻探的难点是看不见地下情况,但是要保证打孔准确不偏、防止岩石坍塌并且不能丢失材料,丢失一点材料都会对后续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钻探打孔听起来容易,但是各项操作都是以毫米的标准来计算的,要求十分严格,就像蚂蚁搬家似的将地下的物质提取到地面上。从开孔到最后的封孔中间有很多道工序,许多工作是在地底下完成的,看不见摸不着,上千米的地下结构不断在变化,靠的就是细致用心和长久以来积累的经验。钻探工作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只有认真完成每一个细节之后才能拼接出满意的结果。

徐孝顺靠着工匠般的耐心认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钻井绝活。徐孝顺先后去了四台老大难钻机,和同志们一道苦干,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在岗30多年间,他顺利完成了钻探工作量55200多米,钻孔110多个。组织上让他担任探矿组长负责大团山、冬瓜山的钻孔设计和生产安全工作,在此期间,他使小口径钻取得了新的突破:孔深达1150米,大口径达1105米,成绩显著。

自1969年至1979年十年间,经徐孝顺处理的测井仪器脱落事故达七次之多,而且都取得了成功。尤其是1986年在大团山矿区施工过程中,测绘队不慎将井下仪器全部掉入孔内,包括500米电缆,由于受孔径限制,当时经多方协商均处理无效,该事故如果处理不善,将严重影响矿区提交报告。最后,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徐孝顺身上,他凭着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反复推敲,改制了一个环状圆槽自卡器,后来这个工具的使用,使500米电缆及全套井下仪器完好无损地回到地面。

1956年,徐孝顺先后被评为地矿局、地矿部及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此后数十年,他获得的年度物质奖、模范奖、先进生产工作者等各种奖项不胜枚举,但他仍然在这个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一直坚持工作到退休,用爱岗敬业展示了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价值观。

新闻推荐

全市1.2万亩农作物受灾

本报讯今冬低温及连阴雨天气,对安庆市在田农作物及春耕备耕造成不利影响。据市农委种植业局统计,截至2月19日,全市已有1...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