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相馆逐渐式微,他还是选择坚守只为留住那份美好的记忆

安庆晚报 2019-01-31 10:00 大字

图为手捧老照片的杨建东。 柯慧敏 摄□安庆晚报记者柯慧敏

一张张照片定格了转瞬即逝的历史,激活了渐被遗忘的故事。当越来越多人下意识举起手中的智能手机拍照时,可能还没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影楼和个人摄影工作室异军突起,宜城街头传统照相馆逐渐式微了,今年57岁的杨建东依然选择坚守,提起老照相馆保留的记忆,他滔滔不绝:“这是我们家客人要求翻新的全家福,还有这张,距离现在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很有纪念意义,那时候能够照得起照片的家庭本来就不多,能保存成这样的就更少了。因为难得,所以珍贵。”

子承父业不到3年便成为业务骨干

在迎江区东围墙街的一条僻静小巷旁,有一家约五十平方米的传统照相馆藏身其间。照相馆内灯光有些昏暗,设施简陋,如果不是店外门头上醒目的招牌,人们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

提起这家照相馆现在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说起它之前的名字——红旗照相馆,不少老安庆人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作为一家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牌照相馆,店老板杨建东经历过传统照相业的黄金时期,而今面对传统照相馆的式微,杨建东也很坦然。

1月11日,记者走进这家照相馆时,杨建东正在和妻子讨论老照片翻新的事。杨建东告诉记者,在他印象中,父亲用一台老式相机,按着气囊快门拍摄,那一丝不苟专注工作的表情深深刻在他脑海里。

受父亲的影响,1979年,17岁的杨建东,高中一毕业就进了照相馆,从一个打杂的学徒工做起,靠着平日里的积累,在平常3年才可以出徒的照相馆,杨建东却花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成为照相馆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从辉煌到落寞他在夹缝中坚守

杨建东回忆说,他最怀念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那是传统照相馆的黄金时期。“以前生意好,每天都忙不过来,尤其逢年过节,来照相的人甚至需要预约排队才行,人们把进照相馆看成生活中重要的仪式。”

怀念起传统照相馆的黄金时期,再看看如今冷落的门庭,杨建东十分感慨。进入20世纪初,杨建东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一方面是高科技数码技术不断涌现,出门用手机自拍成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另一方面是照相市场上新兴业态的冲击,传统照相馆的经营业务不断被分割。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城区一些老牌照相馆因生存困难相继关闭,尚在坚守的杨建东需要忍受更大压力。

2001年,在杨建东个人承包经营前,老相馆业务就是拍证件照,为了生存,杨建东开始接更多的活儿,学习新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在夹缝中求生。

岁月流转难舍那份情谊

虽然当下老相馆不复当年的光景,但仍有不少顾客光顾。“店里老客比较多,有些还是从老远跑来的,东部新城、大渡口、周边县城都有,他们当中有的是之前在这里照过相,也有熟人介绍来的!”

在杨建东的记忆中,有两件事让他至今印象深刻:

一次是一名老顾客带着孙子过来拍周岁照,手里拿着他儿子小时候拍的旧照,要求拍张造型一模一样的照片。谈起这段小插曲,杨建东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原来旧照底片上的字,正是杨建东当年亲手写上去的。三十多年过去了,相片中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还能以这种方式再次和他重聚,有点出乎意料。当时拿着那张照片,杨建东觉得心里说不出的温暖。

还有一次是在老顾客的介绍下,一位来自大渡口的老人找到了他,想要修复一张老照片,原来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老人和战友仅存的纪念,照片里的他们正当青春年华,而历经了漫长岁月,照片里的战友走的走、散的散了,照片也在潮湿环境中发霉,损坏得严重。着急的老人四处“投医”,可是修复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杨建东没有丝毫犹豫接下了这个活。经杨建东修复的老照片一下子把老人拉回那个时代,他忍不住红了眼眶,久久盯着老照片说,真想回到那个燃情岁月。

杨建东说,“修复和翻新老照片是一件费时费神的活儿,经验和处理方法比较讲究,这可能是一般人处理不好的原因。”而这个吃力不讨巧的业务却是杨建东最喜欢做的,因为可以看到很多以前的旧物旧貌,勾起很多难忘的回忆。

谈及未来,杨建东比较乐观,他相信传统照相馆的故事还可以继续下去。

●延伸阅读

记录安庆风采的老照相馆

人民照相馆是上个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后安庆成立的第一家国营照相馆。公私合营前,安庆共有大大小小十三家照相馆,公私合营后,十三家照相馆联合成立照相部,归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管辖。1956年下半年撤并其中八家,只保留留真、云芳、萃芳、黎明、国泰五家照相馆。

随着1958年的到来,人民照相馆也以那个年代特有的高速度诞生了。照相馆于1958年年初动工,8月19日开业。一开始业务量小,一般人还只相信原来的老照相馆。一段时间后,人民照相馆以它的设备和技术实力,逐渐步入一个辉煌时期。它宽敞的照相间可同时接纳大量顾客,橱窗人像样片三个月更换一次,另有新闻照片经常介绍国家大事。人民照相馆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当时公安、法院、报社的摄影事务往往都仰仗“人民”、“萃芳”等几家照相馆。

上个世纪60年代后,照相业组织流动服务组下乡照相。“人民”最多一次曾派16人去贵池牌楼照相,那里多年没人去照相,生意特别好。下乡照相在当年还是新生事物,《大公报》记者闻讯赶来采访他们,以“万水千山脚下踩专为亲人摄影来”为题写了一篇报道文章。1964年人民照相馆举办了一次大型影展,展出人像、风景摄影作品一百多幅,从市领导到一般市民观者如潮,展期一周,门票卖出五万张。

(柯慧敏整理)

新闻推荐

路边井盖缺失 市民盼望修复

本报讯(见习记者徐志远)近日,有市民反映火车站东边中移铁通安庆分公司门前有很多井盖缺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及...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