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者生涯背后的故事

安庆晚报 2018-11-08 09:24 大字

□记者柯慧敏

作为一名跑民生的记者,从偏远乡村到热闹城市,从好人好事到生活中诸多烦心事,奔走在城市大街小巷,见到了许多难忘的面孔。又是一年记者节!我会继续在采访中学会成长,享受自己在这些经历中蜕变的过程,努力去记录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去记录时代的变迁。下面是近三年工作的几个片段,连缀在一起,如同我自己由一段段采访连缀起来的生活。

难舍那份情

2016年入冬的一天,宜秀区大桥街道办事处眉山村松园组的马宏曙代表健在的姐弟五人找到我,希望帮助寻找失散五十多年的两个兄弟,完成父母的遗愿。两位老人是带着对儿子的牵挂离世的。马宏曙眼中泛泪告诉我:“之前寻找过,却阴差阳错两次错过,之后彻底没了线索。”

由于时间跨度大,面对指向不明的线索以及搜索得出的浩瀚如海的信息量,找到失散的家人并不容易。

以《失散50多年的兄弟,你们在哪?》为题的报道见报后,引起央视寻人栏目组《等着我》的注意,并通过我与求助人取得了联系帮忙寻找。如今时隔两年,我还在持续关注这件事,并由衷地希望他们早日团圆。

不是每件事都有预期的结果,但我愿记录他们的故事,是难舍那份情。

为那份坚持感动

2017年夏天,许多市民都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封特殊的倡议书,内容是:请大家关心一个叫彭金霞的患者,帮忙买她一斤茶叶。

记者在知情人带领下找到了彭金霞。境况非常糟糕的她却婉言谢绝爱心捐款,表示通过双手来延续生命。即使遭遇恶作剧导致茶叶积压,彭金霞依旧笑着面对。采访结束,我读懂了彭金霞,她教我即使身处困顿,也要乐观面对。而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往往尽在不言中。这次采访,不仅核实了这位坚强女性卖茶自救的真实性,也让我长久以来思考的那个问题有了答案。只有贴近生活,报道才有温度和深度,才会有行走的力量。

报道见报后,不少人打来电话,表示要买茶叶,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手中笔的分量。

坚持发挥余热

第三个我想讲的是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的“坚守与情怀”,也许这两个词,在大数据时代被用到崩坏。但我仍想说说这两个日渐稀有的品质。

孔宪武家住在大观区四方城社区,小区居民已阅读了十年他手写的板报。一人编一人写,一月至少一期,从70岁出到了80岁,编写上百期手抄报。

与采访人前期沟通中,老人谦虚地强调不要采访他。我只得不断通过各种契机和老人反复沟通。虽然老人上了年纪,有时回答问题会走神,也会跑题,但是我愿意认真倾听。

退休不褪色,夕阳更生辉,何乐而不为。采访中,老人传递的能量令人惊讶和感动,也让我十分敬佩。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改变”比“坚守”来得更容易。但是还是有更多人选择坚守,用专业、操守、道义、坚持书写属于担当。正如从我加入这一行的那刻起,我便知这份职业天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情怀,也曾心酸,也收获过不少感动。我想,既然踏上这条风雨兼程的道路,只能握紧手中笔,凝聚更多力量发光发热。

新闻推荐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以来,安庆市委市政府直击安庆工业发展不足的现状,聚焦首位产业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