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 我从高考走来 高考在时代 浮沉中“命运多舛”

安庆晚报 2018-10-30 09:44 大字

回忆起1977年恢复高考的情景,余永强感慨万千。(资料图片)□记者白萍/文徐勇进/图

对现在的学生而言,“高考”是青葱岁月“焦虑”的代名词。但1977年,高考却是百万国人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逆转命运的唯一机会。这一年的冬天,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570多万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女,从车间、从农田,从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考场。悠悠40载,当年的那批年轻人如今多已年过花甲,很多事情都在改变,高考也在改变,但公平选才的特性一直没有变。一批又一批人才经过高考的选拔脱颖而出,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当年安庆市有多少人参加了此次高考?考务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自古至今皆有,且最为公平公正。195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正式施行。

中国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一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高考也在时代的浮沉中“命运多舛”。1966年,因为历史原因,考试制度被取消,实行了14年的高考一并被停止。招生工作改为推荐选拨。安庆教育志记载:全区贯彻阶级路线,优先选拨工人、贫下中农、烈军属子女入学。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子女只能推荐2%左右。农村中学实际录取的学生中,出生五类的一律不收。

“取消高考后,直到1970年,大学才重新开始招生,但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中央政府把新生名额分配给各部、各省和部队,再由它们逐级向下分配名额,一级一级地分到工厂、县和乡,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后来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时任安庆专区文化教育局教研室语文研究员,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余永强老人回忆道。

1970年,余永强负责了安庆地区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的招生工作。余永强告诉记者说,“那时候上大学不需要参加公开考试,没有考试成绩作比较,公平性要差得多。”

据安庆教育志记载,到了1973年,恢复文化考查,但强调防止“智育第一”、“分数挂帅”、“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文化考查有名无实。

“我初中毕业后被下放到农村待了三年,1973年恢复文化考查,我赶紧就报名参加了,成绩合格了,政治考核也通过了,最终被一所中专师范学校录取了。”因为那一场考试,安庆九中退休老师查正和才得以从农村的黄土地回到城市工作。据余永强和查正和两位老人回忆,直到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至此,停滞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那个年代,恢复高考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发出来,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激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余永强是1966年之前大学毕业的“老大学生”,对于“知识改变命运,唯有考试才最公平”一说,他坚信不疑。

恢复高考

安庆地区44215人报名

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当年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据安庆教育志记载,仅是安庆地区就有44215人报名此次考试。虽然当时全国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

从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到12月中旬举行考试,还不到两个月。因受时间、教材、考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考试由各省、市单独组织安排命题、考试和阅卷等一系列工作。

余永强全程参与负责了恢复高考后1977年安庆地区的高考考务工作,当时他所在的单位已经改名为“安庆地区革委会教育组”,这个教育组由近20个人组成。

恢复高考的文件一到达安庆,余永强便立即组织各地快速传达文件精神,组织考生报名考试。“有资格报考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余永强回忆说。

据余永强介绍,当年安庆地区的高考报名和考试工作都是各地自己组织进行的,阅卷工作则全市统一进行。“应该是12月10号开始考试的,考了三天,一考完就立即组织阅卷。当时从八个县及安庆市共抽调了2000多老师参加阅卷工作。”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组织一场如此大规模的阅卷工作,可难坏了余永强。余永强回忆道:“当时在沿江路上有家叫向阳饭店的,我把那里全包下来了,还有旁边的小旅馆也都租下来。部分老师在饭店里改卷子,部分老师就在旁边的小学里改卷子。”

阅卷工作持续了半个月,接下来进行的就是高考录取。那个年代高招录取工作全靠人工。阅卷结束后不久,有一天余永强正在家里准备吃饭,突然收到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刻拿上自己的行李包,带上粮票,到合肥参加高招录取。

“当时我是和好几个人一起去的,一共派了三部小车子,那是我第一次坐小车,心情很激动。我用一个大包装了600份考生试卷和档案,文理科各300份,都是300分以上的考生,说是让国家重点大学先择优录取。”余永强回忆说,当时小车将我送到了合肥稻香楼宾馆,各个地市送来的考生试卷和档案都在这里等着“被筛选”。我一到地方,就把600份考生试卷和档案交给了省招生工作组。

据余永强介绍,特殊时期,高招录取流程也相对比较原始化,学生不知分填志愿,负责高招录取的老师看考生的各科成绩,基本尊重考生的特长优势进行择优录取。“招生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各个大学里抽调来的老师,也都是大学毕业,比较爱才,基本上能够结合考生志愿和考生分数,让考生录取到合适的学校。”

紧接着,就是普通大学、大中专的录取,余永强在合肥整整待了一个月。余永强清楚得记得,当年整个安庆地区总共录取学生6000名,国家重点院校在安徽省录取的所有考生中,安庆考生占到三分之一。一直到1984年,国家重点院校在安徽省的招生总量中,安庆考生理科都能占到三分之一,文科占到四分之一。

1977年之后,余永强又多次参与了高考考务工作,一生都奋斗在教育工作第一线。他见证了太多的人因高考改变了人生方向,“有的考上了清华、北大、科大,当上公务员、科学家;有的骑马挎枪走天下,卫国保家;还有的像我一样,也成为了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正培育着朵朵向阳花……”

新闻推荐

推行“医养结合”当真刻不容缓 冯新

9月28日,市民程先生致电《安庆晚报》热线:养老、看病是所有老年人绕不开的人生课题。随着安庆市老龄人口的增加和养老观念...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