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居民生活40年·消费篇我们的集体消费记忆 本报记者 李 屹 本报通讯员 李胜利

安庆日报 2018-10-16 09:42 大字

由满足生存的必需品消费阶段,逐步向满足发展和享受需求的非必需品阶段过渡,改革开放40年间,宜城居民的消费观念随着收入的增加在不断的调整和转变中,消费需求和倾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前后,家里买了台12寸孔雀牌黑白电视机。当时我们大屋住了十户,只有我家有一台电视机。到了晚上,邻居们就都挤到我家来看电视,那个热闹,至今记忆犹新。”今年74岁的王平胜退休前是安庆市一家老字号企业的工会副主席,说起购买电视机的经过,她依然记忆犹新:当时这台电视机是用每月分期付款15元购买的,为此,老伴儿戒了烟,很长时间才交完全款。到1983年,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电,后来不断更新,先后有了液晶24寸、32寸等彩色电视机。

王平胜讲述的这段购买电视机的记忆,是改革开放40年来集体消费记忆的缩影。

2017年安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6126.1元,比1981年的413.08元增长了39倍、年均递增10.7%。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居民在满足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费的基础上,消费支出更多的投向住房、通讯、教育、旅游等新兴消费领域,安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民以食为天,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数恩格尔系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参数。

改革前以及改革初期,宜城居民食品消费始终在贫困和温饱线上徘徊,改革开放以后安庆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逐年下降,居民将更多的收入用于食品以外的开销。

2017年安庆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为5399元、恩格尔系数为33.48%,比1981年的59.07%降低了25.59个百分点。改革开放40年,宜城居民生活水平已由贫困边缘达到温饱再跃上小康,正迈向富裕阶段。

膳食消费更加健康快捷,衣着消费走向成衣化品牌化,家庭耐用消费品实现升级换代,居民住宅基本实现自有与配套,交通通信消费趋向国际化,文教娱乐生活多姿多彩,医疗保健逐渐受到重视……

宜城居民消费结构的巨大变迁,展现出改革开放40年宜城居民生活的真实画卷:大多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温饱基础之上,小康进程不断推进,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的消费支出由“生存型”转向“享受型”、消费模式由“家庭型”转向“社会型”,正在由小康向富裕的高层次消费阶段发展。

新闻推荐

损坏道路防护栏将受处罚见习记者 张珍珍

本报10月8日《群声》版对北新街沿路防护栏被人为破坏进行曝光后,引起读者热议。连日来有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对安装防护栏的...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