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秋节,不同年代有不同烙印三代人的中秋记忆
本报讯 中秋节的过法多种多样,不同年代有不同烙印。9月20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安庆市老、中、青三代市民,探寻三代人的中秋记忆,感受40年改革变迁。
老年人:
牛肉从奢侈品到家常菜
9月20日清晨6点,家住程墩路的市民丁宪华乘坐12路公交车到大南门街,一番精挑细选后,买了5斤牛肉、2个牛舌头、3斤牛骨头。“中秋节要来了,所以多准备点。”丁奶奶告诉记者,每逢中秋节,她都要为孩子们做一道卤牛肉。
在出生于1947年的丁奶奶看来,不同时代的中秋节折射着不同水平的生活。在吃饱饭都成问题的五六十年代,大家很少关心中秋节怎么过,自然没什么记忆。70年代,丁奶奶当起了环卫工人,月工资有30多元。牛肉5毛6分一斤,是餐桌上不多见的奢侈品,但中秋节会咬咬牙买上两三斤。“用辣椒炒牛肉丝,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孩子解馋。”丁奶奶回忆道。
八九十年代,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餐桌上,牛肉出现的频率高了一些,平均一个月吃上一次。丁奶奶退休后,当起了“专职厨师”,负责儿子儿媳孙子三口人的一日三餐,她的菜篮子也变得丰富起来,牛肉逐渐从奢侈品变成家常美味了。辣椒炒牛肉、萝卜炖牛肉、牛骨汤……丁奶奶想着法地变换花样。“由于平日都吃的到,过节和平日没啥两样。”丁奶奶笑着说。
中年人:
公园越建越多越建越好
和不少市民一样,今年55岁的市民马波来的中秋记忆大多和公园有关。“只要天气好,就和家人朋友去公园赏月。”马波来告诉记者,20多年来,城市公园从“几枝争艳”到“推门见绿”,公园越来越多,也越建越好。
过去,市区公园很少,仅仅有菱湖、莲湖和狮子山三个公园。市民们在星期天节假日,拖家带口呼朋引伴,进园玩个半天,算是一种享受。马波来记忆最深刻的属江边公园,90年代时,江边还是一块遍布鹅卵石的沙滩,树木杂乱无章,道路是人为开垦出来的,是一片极其自然原始的绿地。“1995年时,中秋晚上和朋友赏月,沿着江边走累了,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土坝上坐下来。”马波来说,那时莲湖公园同样荒凉,规模小,走两圈便没了路,稍微下大雨便被淹,更谈不上规划设计。
2000年之后,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慢慢有了长椅、休息亭、健身器材等设施,树木花草变得整齐,公园小道也经过精心设计,整个公园看上去十分漂亮,特别适合健身散步。今年中秋节,他打算和家人一起去康熙河景观带。“那里有七座桥,400多种植物,水清岸绿,又十分开阔,是赏月的好去处。”马波来说。
年轻人:
外出旅行渐成过节风尚
和老年人、中年人不同,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新主张,他们中大多数更倾向选择外出旅行。
“平日上班很忙,难得有三天假期,要放松放松。”今年28岁的杨丹丹在一家建材公司上班,平日工作忙,周末也难得休息,好不容易有三天假期,她早早便开始策划。去年,她和小伙伴一起去苏州旅行。“选择的是三天跟团行,看了周庄古镇、苏州园林、古运河等景点,既开阔视野又放松心情。”杨丹丹告诉记者,今年打算去南京自助游,旅游路线都规划好了,还在网上预订了两天住房。
和杨丹丹一样,才工作两年的胡亚芳也决定中秋节去九华山风景区玩一玩。“出去放松是为了回来更好地工作嘛。”她笑着对记者说,每逢节假日,身边同事朋友都在朋友圈晒外地旅游照片,有的成群结伴,有的和家人一起,总之,假期旅行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了。
(记者 陈娟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8日,安庆市大观区法院依法对江某等16名被告人涉嫌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窝藏罪一案进行公开审理,庭审现场百...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