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模式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
今年,宜秀区为改变扶贫产业模式单一现状,积极探索“一镇一园”扶贫产业园(基地)模式,育主体、强带动、保持续,到2019年底,全区各乡镇(街道)至少规划建设一个规模型农业产业化扶贫产业园(基地),带动本乡镇(街道)贫困户数大于全部贫困户的70%,实现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为精准脱贫提供基础性、根本性、长效性支撑。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村级园区、企业、合作社等小而散,抗风险能力差,带动作用有限,也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宜秀区扶贫办主任金寿峰介绍说,“因此,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探索‘一镇一园\’扶贫产业园模式,目前白泽湖、罗岭镇、五横乡、杨桥镇4个乡镇的扶贫产业园初具规模、初显成效。在6个贫困村建设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已实现第一次资产收益分红20万元,700余户贫困户及边缘户收益,户均受益675元。”
今年,龙华村有20多名贫困户在白泽湖乡龙华村的恒新生态农业产业园务工,每月获得1500-3000元不等的务工收入;31户贫困户的150多万元小额贷款投入到产业园里,每年享受分红。
跟白泽湖扶贫产业园一样,在宜秀区罗岭镇花元村,1250亩水面上波光粼粼,鱼翔浅底。这是集特色水产养殖、休闲垂钓、现代农业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白水宕现代农业扶贫基地。带动全村40%的农户带资参股分红,年经营收入300余万元。吸纳30人就业,每年带动一般农户289户、贫困户87户入股分红300元,同时增加村集体年收入30余万元。
“来白水宕之前在家种种田,偶尔做几天零工,收入不稳定。在扶贫基地喂鱼、锄草,一天工资80元”贫困户汪玉年高兴地说。
在罗岭镇罗岭社区,面积5000多亩的健康生态特色稻示范基地,预计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达3800万元,将带动周边群众100多人的就业。该基地分为稻虾共生区(2930亩)、稻鱼共生区(1350亩)、稻鳖共生区(855亩)、管理区(10亩)等6个区域。示范基地内采用稻渔共生的种养模式,利用甲鱼(虾、鱼)控制了水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利用其粪便作为水稻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通过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提高生产性能,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的经济效益,以农业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
2017年2月启动的五横乡白林村的龙云田园生态综合体项目也是重点建设的扶贫产业园之一。“2017年,白林村利用财政专项资金35万元开发6亩红心火龙果项目,以‘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先行保底分红,待收获结算后再在纯利基础上按约定比例二次分红。2018年,白林村利用财政专项资金38万元续建6亩红心火龙果及蔬菜立体套种项目,构建企业、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稳定脱贫成果。”白林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汪浩涛说。
该区在全面推进扶贫产业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坚持“生态+”“农业+”“旅游+”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8年新建并投产见效的杨桥镇鲍冲湖水生蔬菜扶贫产业基地,面积1000亩。今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投入扶贫引导资金20万元用于莲子深加工项目,致贫原因为缺劳动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15户贫困户获资产收益9600元,同时正在制定全村56户贫困户资产收益分配长远计划。以荷为媒,发展荷、莲经济,采取莲子深加工,培育了2家农家乐、3家民宿,举办荷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市区周边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宜秀区扶贫办副主任白超表示:“在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因户实策,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不断提高产业就业增收水平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金寿峰 白超 方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市长陈冰冰到安庆一中看望慰问教师,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