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云雁门才子的安庆情缘

安庆日报 2018-08-18 10:05 大字

雁门才子指元代著名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刺。萨都刺(1272一1355)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是蒙古族人)。萨都剌生于代州(今山西代县),代州古称雁门,所以被人称做雁门才子,其诗集为《雁门集》。《雁门集》最早刊印是元至正年间的八卷本,今已失传,现存版本以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刻印的十四卷本收辑较为完备--共收集其诗作808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文笔清新,堪称一代“诗史”。萨都剌出身将门,但青年时代家道中落,曾奔走吴楚以经商侍亲。泰定四年(1327)考中进士,授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秩满,入翰林国史院(官职不明),出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又除燕南河北道廉访司照磨,改任福建闽海道廉访司知事后,改除河南江北道经历,擢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复改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淮西江北道廉访司经历,后致仕。萨都剌博学能文,兼善书画。文书记载他“诗才旷逸,楷书特工”,他在绘画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他作的二幅画作--《严陵钓台画》和《梅雀》,这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这样一位“才华鹄峙,文采鸾飞”且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才子却对安庆情有独钟。清人《江南通志》说他“登司空山太白台,叹曰: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结庐其下,避世终焉。”(雁门集》429-4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版)。萨天赐晚年在司空山放光峰下参禅悟道,结庐养老,其《题司空隐居》记载了他的这段生活:“放光峰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童子抱琴随白鹤,老僧看竹借篮舆。门前秋景从风扫,屋后春田带雨锄。自笑天涯游倦客,十年未有一厘居”。“结庐峰下”、“山人夜读”、“童子抱琴”、“白鹤翱翔”、“ 老僧看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而“门前秋景从风扫,屋后春田带雨锄”之颈联,生动形象带着乡土气息,显得格外清新、舒畅,尾联颇有身世之慨,但 “自笑”两字,给人以安贫旷达之感,把读者引进一个新的境界。而题为《安分》之诗更表达了他安贫自守的志向:“心求安乐少思钱,无辱无荣本自然。春日赏花惟贳酒,冬天踏雪旋添绵。频将棋局消长日,时燕香熏篆细烟。万事皆由天理顺,何愁衣禄不周全。”《题司空隐居》诗现镌于放光峰下。

萨都刺还和元代著名词人张翥一道登临过天柱山,并留下诗作。张翥写下了《道士崖》、《题金氏绣野亭》等诗作,萨都刺步韵进行了唱和,他的《和张翥韵题金氏绣野亭》一诗,起得高蹈,承得别致,转得清幽,结得大气,至今为人所传诵,诗曰:“南冠犹有旧风流,说看舒州事事幽。最喜园陵动花竹,不妨城郭带林邱。 一尊浊酒青山暮,三径晚香黄菊秋。未识孤高金处土,杖藜应许约同游。”其“南冠”语出张同之“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之句,颌联写出了诗人惊喜此地园陵花摇竹动、城郭林环邱绕之动人景象,颈联则让人想到了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名句:“三径就荒(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尾联典雅自然,引孤高金处土为同道,“应许”两字用得恭谦别致。这首诗也充分展示了萨都刺俊爽清丽的诗风。

作为好友,张翥曾作《萨天锡像赞》对萨都刺大加赞美,赞曰:“蔼然其貌,粹然其中。望之如入怀之朗月,挹之若在坐之春风。优游乎玉堂之署,逍遥乎司隶之马总。是固词林推峙,文采鸾飞,富五车登屈宋之为雄伯,而宪府叹为宗工。至其纂组锦锈,吐纳珠玑,才华鹄峙,文采鸾飞。富五车而登屈宋之奥,高八斗而窥斑马之微,俾功开来学,美绍前徽。论昭代之风雅,非先生其谁与归。”。而这样一位文采风流的异域才俊对安庆山川情有独钟也当是安庆山水之幸了。

新闻推荐

获救的松雀鹰给予的现实启示未一平

8月10日上午9时许,迎江区新洲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一只“怪鸟”当天上午误入居民家中,碰撞墙面窗户而受伤。民警迅速出警...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