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黄梅戏艺术节记者探班广播剧《严凤英家来了小客人》完成录制

安庆日报 2018-08-06 09:14 大字

“那是1961年的冬天,我们安庆黄梅戏学校的学生,带着新排的一出大戏《杨门女将》,去省城合肥参加省党代会汇报演出……”8月1日下午1:30,在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四楼,伴随着背景音乐《山野的风》轻快的节奏,濮本信、胡静、姚美美、金普生等一批黄梅戏老艺术家们集聚一堂,正在有序录制广播剧《严凤英家来了小客人》。

该剧讲述的是1961年冬天,安庆黄梅戏学校青年队去省城合肥参加省党代会汇报演出后,受当时已是戏曲界大明星的严凤英老师邀请至家中做客,两个多小时言传身教青年队传承发扬黄梅戏艺术的故事。

“严凤英是我国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是中国黄梅戏发展的缔造者之一,也是家喻户晓的《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塑造者,更是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外人多半知道的是她精湛的表演艺术,其实她还有特别值得人尊崇的人格魅力,堪称‘德艺双馨\’。”谈及这部剧的创作初衷,该剧创作者、国家一级编剧,同时也是当年亲身受教的青年队队员之一的濮本信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濮本信追忆,当年他们年龄都只有11~15岁,都是安庆黄梅戏学校的学生。1961年,他们组队去省城合肥参加省党代会汇报演出,演出剧目为黄梅戏《杨门女将》。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当时在省黄梅戏剧团任职的丁永泉老先生,受严凤英的委托邀请学生们去家中做客。严凤英热情接待了孩子们,并且还向他们亲身传授技艺、寄予厚望。

“严老师对我们演的《杨门女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将一个只会吟唱的乡野小调发展成了一个唱念做打俱全的武戏,为黄梅戏做出了新的尝试。她还对戏里的角色逐个解说,一边念着鼓点一边示范动作,教我们在舞台上要掌握好嘴型,指出哪些地方要收敛动作、放缓步伐。”濮本信感慨说,“那堂课让我们终生难忘,严老师完全没有明星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大度率真、聪明爽朗、善解人意、不厌其烦,她对黄梅戏炙热的爱和执着的追求,还有对我们黄梅戏后辈的鼓励和期望,深深影响了我们青年队一辈子。”

庆幸的是,当年这些安庆黄梅戏学校的孩子们,终究没有辜负严凤英、丁永泉等老艺术家们的关心和希望,他们毕业后组建成立了安庆市黄梅戏剧团青年队,成长了诸如濮本信、胡静、姚美美、金普生等一批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演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剧目。他们不仅传承了黄梅戏精湛的技艺,更是传承了严凤英丁永泉等老艺术家们高尚的艺品艺德,可以说开创了一代黄梅戏人的辉煌。

“我们希望打通更多形式和渠道来传扬我们黄梅戏的优秀传统,纪念我们黄梅戏史上的老艺术家们,在唱好演好黄梅戏的同时讲述更多黄梅戏好故事。广播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包容性强,可以融合生活、历史、话剧等各种故事为一体,形式活泼清新,易于传播,可以有效推动安庆特色文化传播。”市黄梅戏剧院院长陈兆舜介绍,“去年的广播剧展播中涌现了《惊天一兰》《一只小船》《山村的优秀教师》等优秀作品。今年第八届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将继续举办第二届广播剧展播,届时,大家可以在省市电视台、公众号、艺术节官网等诸多平台欣赏到《严凤英家来了小客人》等广播剧。”毕璀

新闻推荐

道龙车队免费接送残障儿童

本报讯8月3日早晨7点半,一辆悬挂“道龙车队”顶灯的出租车准时到达迎江区谐水湾小区6号楼3单元门口。看到一位老奶奶...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