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古籍”迈向数字化时代毕璀吴紫洁

安庆日报 2018-07-30 09:04 大字

8.5万余册线装古籍有了“新家”

7月24日下午,在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部主任祖文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刚改造完工的古籍展陈阅览室。整洁幽静的陈展室内,古色古香的收藏展示柜搭配浅黄打底的墙面展示图、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各种古籍作品整洁有序摆放,尽显高大上。

在古籍修复室的工作台上,次第堆放着数本古籍文献,记者细看,由于藏书年代久远,不少已经老化、散页甚至被虫蛀。古籍旁侧,除了专门的修复池之外,还新添置了古籍修复压平机及其它修复工具。

安庆市图书馆拥有各类古籍文献86177册(件),其中线装古籍文献11747部85317册,在省内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位居首列。然而在这之前,对这些财富的保护却一直不尽如人意。”祖文君介绍说,囿于空间和资金的有限,市图书馆的古籍馆藏环境比较差,难以实现分级管理,且长期缺乏恒温恒湿的古籍库房、规范的古籍装具和专业的防虫措施,古籍保护一度处于非常原始的存藏状况。

“古籍善本每拿出来翻阅一次,纸张都会因为氧化造成耗损,所以也一直不敢轻易向公众开放,最近一次正式展陈还是2011年馆庆60周年的时候。”祖文君说。

升级改造后的古籍保护中心,不仅新建了高标准的古籍善本书库,且对其它普通书库、民国书库、四库全书文献重新进行了整理归置,还设立了专门的古籍陈展室、修复室、阅览室。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真正迈向规范化、专业化、技术化时代。

“古籍阅览室还专门制作了该馆9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高仿本进行展出,另外挑选其他部分藏品,包括中华再造善本、新收家谱、方志等,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祖文君说。

古籍传载安庆800年文明

据了解,安庆古籍主要来源于原安徽省立图书馆、省通志馆的藏书、安庆市古旧书店撤消时移送的古籍文献,部分来自安庆地区家传藏书的捐赠以及从社会搜集的古籍。

“安庆图书馆的古籍历经磨难,曾几度流转外地,且有数十年时间被搁置在安庆天主教堂内,形同废纸,能留存至今的古籍,实属不易。”祖文君介绍说,“这些古籍文献传承世代文化,同时具备了文献、文物、艺术等多重价值。尤其与安庆相关的古籍文献不仅是本地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本地文化渊源和文化脉络的载体和佐证。”

其中,《南山全集十六卷》(清道光、光绪活字本)、《望溪先生全集三十卷》(清咸丰刻本)等古籍记录了称雄清代文坛长达200余年享誉国内外的桐城派文化;存世量非常稀少的馆藏文献《扬子江形势论略》《聚星堂义门陈氏宗谱》详细记载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点睛人物陈独秀的英才豪气与生平事迹;从1931年开始编纂、以大量采访稿形式存在的《安徽通志》详细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古籍中很多古字画、文契、家谱等仔细研究都非常有意思,比如说以前做生意的‘护照\’很有讲究,以前的地契上能反映社交诚信,戏院广告很有创意。里面还有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只要挖掘出来都是很经典的科普教育题材。”祖文君坦言,“只是目前这块人才还不够充足,古籍的利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数字化让古籍真正“活”起来

“历代地方名人为安庆留下了丰富的典籍遗存,这些古籍不该被束之高阁。作为图书馆,我们呼唤更多文化消费者敬畏古籍、守护古籍,同时,我们也会想方设法让古籍与公众离得更近,让我们的古籍真正‘活起来\’。”市图书馆副馆长裴陆说。

据裴陆介绍,市图书馆已经对馆藏古籍特色文献特别是9部国家级珍品实施复制再造工作。与此同时,市图书馆将古籍数字化工作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加速推进古籍的数字化。2017年,安庆地方特色古籍文献库、安庆地方文献库(1949年以后安庆地方志、年鉴)、安庆地方特色文化库成功上线,市民可随时享受远程查阅服务。

“今年,我馆申报的《安庆市图书馆馆藏特色珍贵文献专题库(一期)》项目获国家批准,将于年底启动实施。”裴陆介绍,“该项目选取馆藏中最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古籍珍品、地方志等文献,力争到2020年系统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丰富的古籍专题数字资源库建设。”

届时,安庆将初步建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古籍数字化馆藏,为安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历史人文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新闻推荐

应征入伍上好第一课

7月29日,在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85岁的复员老兵何家鹏正对应征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日,五横乡组...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