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双收“稻虾共作”奔富路
“‘稻虾共作\’综合种养生产全程无污染、无公害,不仅种出来的稻米外形饱满整齐、色泽白润透明、入口柔韧爽滑、营养价值高,而且养殖出的小龙虾体大螯粗、肉多味美。”在宜秀区大龙山镇中心社区的500多亩“稻虾共作”综合种养产业基地,基地负责人余兴明高兴地说。
2007年,作为种粮大户的余兴明,成立永兴农机农艺发展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种植规模达到了1500余亩。传统的种田模式收益不高,稻米口感也无法得到很大提升,余兴明琢磨找点新路子。
2013年,他在外学习时接触到了“虾稻共作”,对这种新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回来后便拿出离水源地最近的500多亩土地,进行了农田改造、虾网围挡,成立“虾稻共作”综合生态养殖基地。
据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每亩可产杂交稻500公斤,龙虾100公斤,亩平均效益可达2000元左右,是单纯种水稻年收益的2倍以上。
以种植水稻见长的余兴明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以往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经过分解后既是小龙虾现成的饲料,又有效补充了土壤肥力。
生态好了,“虾稻共作”也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因病致贫的斯和平,一家4口人。一年的收入不到1万元,通过在合作社打工,每年的收入也有2万多元,不仅脱贫了,日子过得向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介绍,“虾稻共作”的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3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2万余元。
如今,宜秀区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采用“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大力推广“种绿色稻,养生态虾”稻虾共生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虾稻产业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富民工程。目前,宜秀区发展“虾稻共作”2000余亩。 方文 王书鸿
新闻推荐
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研讨《安庆市黄梅戏传承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本报讯6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安庆市黄梅戏传承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推进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市人大法制委...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