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铭游刃方寸见神韵
篆刻艺术是近于书法而又具独特形质,意趣无限的门类艺术,始于殷商,兴于秦汉,盛于明清。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的独特艺术魅力,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安庆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当年邓石如推陈出新,使皖派与浙派同为当时的两大治印流派。后人鉴于他在印坛的独创引领的开山地位,称誉其印风为“邓派”或谓皖派。“完白故里”的气息弥漫,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得这块土地上的篆刻艺术之葩常青常绿,绵绵而续,涌现出诸多书画篆刻名家。当代胡寄樵先生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近日,《胡寄樵同门篆刻展》在懒悟艺术馆拉开帷幕,树起安庆市艺坛一道靓丽的风景。
早在1976年,胡寄樵先生一方“劳动创造世界”白文印即由文化部遴选参加了现代中国书法展,并赴日展出,各专业报刊予以刊登。印作收入《现代印章选集》《篆刻要略》等书,其名亦载入《中国印学年表》。先生之印胎出秦汉,兼收浙皖二派,参揉金文笔意,用刀劲辣,既有沉雄浑厚之象,又具苍拙古趣之妙。我国著名篆刻大家金禹民、陈大羽对其褒奖有加,草圣林散之更是赞誉其“有今古之风”。
胡老先生虽已故去,但他的艺术成就深深影响并造就着安庆一批篆刻艺术爱好者。此次胡门十一位弟子倾心奉作,并簇拥先生精品,合力推出这样的专项展览,既是安庆市篆刻艺术精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历史文化和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这次展览共展出400余方印蜕,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最突出的是,取法正源,脉络清晰,入古出新。由此窥探出胡老先生严谨的治学之风以及对后学的传授之道,亦显现出其十一位弟子可谓安庆篆刻艺坛之中坚。
年近古稀的黄光新先生,少承家学,以古玺印为范,以甲骨文、金文入印。并关注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和战国时期的陶文,从源头寻找艺术灵感,在瓷土印坯上刻字制成瓷印。与古法相通,遂显古朴奇崛,为展览增色不少。
杨为钢先生以秦汉为宗,临摹古玺汉印千余方,深得其韵。多用冲刀,偶用切刀,线条爽拔,方正中见错落,印作自然率真,劲健畅达。尤擅治古砖巨印,大刀阔斧,天崩地裂,彰显天然残缺之美。一组大印,令人怦然心动。
戴宁先生颇具悟性,早年曾在《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上一展风采。奉工整一路,后于吴让之、黄牧甫两家用功最勤,兼涉其他,刀法沉涩有力,线条刚健自然,章法典雅有序,亦有多种呼应之趣,隐见内在的疏放活泼与豪情。
毕国栋先生亦从秦汉着手,入规中矩,后研习吴、黄二人,尤对邓石如以书入印较为欣赏,努力领略其妙。印面或简洁,或敦实,皆无浮躁之刀,功力亦可见一斑。
陆昌琼,一位豪气之女性,退休后仍一直耕耘不辍,每日临秦玺汉印,遵规矩工整,求率意破釜,渐显生辣之味,运刀灵活,自养天趣。
董之忱好学不倦,青年有成,治印精整雅洁,笔力崭然,不苟时习,鸟虫篆尤见特色。近年又着力于肖形印的探取,飞潜动静,摄入方寸,各呈姿态,甚得其妙。
吴飞治印,多吸收汉官印端庄平和以及汉玉印清峻洁净的气息,给人以一种清新靓丽之感。注重并追求提按有致的笔意表达,章法于稳平中见虚实,遒劲婀娜。
余军以大篆入古玺印式,参以古匋、封泥,古玺刀法,磨荡前行,乃得“线陇”、“线槽”之趣。讲究空间疏密,散而能聚,因字生形,因形造势,有古朴、浑穆之意。
黎军少时操刀,摄秦汉遗貌,多临仿,促平正,探变化,又效法邓、黄、吴诸家。刀法清隽,疏密相宜,平中见奇,却不失从容之态。
胡斌先生首习秦汉、战国小玺,后攻研黄牧甫,喜以简约为主线,冲切两刀法相融合,明朗逸致,富有生气。即便是极小的印章,也同样能品出个中情调。
年仅35岁的李飞,刀笔不嫩,亦冲亦披,合以缶翁“钝刀”法表达线性的斑驳与雄浑。又倾心于陈巨来的隽美秀逸,继上溯秦汉鸟虫印、三晋私玺印等,于参差错落的文字和巧妙多变的分朱布白中汲取营养。
篆刻即印章艺术之欣赏,贵在神韵。其韵何来?积学是矣。有韵则神,无韵则匠。观此展,爱好和追求篆刻艺术者,甚或各门类艺术工作者,想必一定都有所理解和感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坤吴俊国卢向波)5月23日下午4点半左右,宜秀区一住宅小区地下车库内突然出现一条近两米长的大蛇,这可吓坏了小区...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