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正球:他乡勇救溺水女子 海岸留下最美身影
近日,安庆文明网公布了4月份“安庆好人”名单,我县江塘乡毕岭村村民甘正球榜上有名。甘正球“在福建务工时成功救起一名溺水女子,婉言谢绝当地政府奖励,还主动拿出500元转交给家境困难的落水女子”的感人故事也传颂开来。
5月8日,记者在毕岭村郑湾组见到了回村参与退宅还耕工作的甘正球。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脸上带着有亲和力的微笑,便是甘正球给人的第一印象。
“当时只想到要救人”
甘正球今年54岁,1992年就来到福建省石狮市,从建筑工地做工到从事工程机械生意,已在石狮工作了20多年。
据甘正球回忆,今年3月12日,他到永宁黄金海岸办事,顺路到海边走走。当天上午11点多,他走到一栋老房子前,看到两名工人正在二楼装修,便上前与他们聊天,顺便想从高处看看海景。三人正聊着天,他突然瞥见约30米远的海面上,似有人在海里挣扎,并不断地挥舞着双手。“有人掉到海里了,我们快去救人。”他赶紧叫上那两名工人,拿上几根三、四米长的木棍,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向海边冲去。
当他们三人跑到海边时,发现一名溺水女子随着海水不断沉浮。容不得多想,三人手拉着手下水了,向溺水女子靠近。最前面的人拿着木棍,试图将木棍伸向女子。
直到海水齐腰深了,木棍的长度才够得着女子。可海浪一阵阵涌过,木棍也随着偏离。木棍递到女子胸前,她又抓不到。多次尝试后,才将木棍塞到了女子右手,让她紧紧抓住了木棍。三人一起使劲,连拉带捞把人救上了岸,合力将她抬到了安全地带。
“人救上来时,已经几乎没有意识了,身子直挺挺的,肚子鼓鼓的,鼻子、嘴巴都在流水。”甘正球说。他以前看过专业的急救过程,见此状,赶紧把女子翻过来,把她的肚子横放在大腿上,大腿轻轻地用劲抖动,好让她把肚子里的水吐出来。在大家合力救治下,女子逐渐恢复了意识,脸色也慢慢好了起来。不一会,永宁边防派出所的民警赶到了现场,及时将该女子送医院救治。参与救治的医生还为他点赞,说他“急救到位,赢得了黄金救援时间”。他的这次义举,先后被《石狮日报》、《海峡都市报》、石狮电视台、安徽公共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
事后,他不仅婉言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奖励,听说了该女子有困难后,还主动拿出500元通过永宁边防派出所转交落水女子。“你又不熟悉海边的情况,就那么去救人,不怕吗?”记者问。
“当时只想到要救人,其他的什么都没想,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全。”甘正球朴实地说,“我想,这是一种本能吧。我觉得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甘正球看来,无论是出于道德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
“能帮得到的尽量帮”
据郑湾组的村民反映,甘正球像这样下水救人的事不是第一次了。上世纪90年代初,甘正球还在家务农。有一天,甘正球和妻子陈庆云在田间锄草种田时,看到在旁边一水塘边玩耍的隔壁邻居家小孩滑倒摔进了池塘。甘正球二话不说立刻跳入水中将小孩救上岸,成功避免了一起溺水事故的发生。当甘正球在福建石狮救人的善举经媒体报道后,当年获救的小孩还在该组的微信群中对当年的救命之恩再次表示感谢。
“他是个爽快人,热心肠,对人好,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哪怕家里有事正忙,只要人家打电话给他,叫他帮忙,他丢下家里的事不做就会跑去。”妻子陈庆云看似责怪,却听得出为有这样乐于助人的丈夫感到自豪。
因为做生意,甘正球的时间比较自由,他总是在石狮和毕岭两地之间来回跑。在石狮,住的地方有当地和来自不同省市的人,他和大家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只要有人找他帮忙,不管是家乡的还是他乡的,他都热心去帮。在毕岭,他作为郑湾组的组长,虽然没念多少书,内心却有着一股浩然正气,不仅时常帮助邻里们做些好事,而且能够为了公益性事业及集体利益主动带头示范。热心、实在的性格,使他与邻里的关系相处得很好,经常得到邻里赞许。大家有事愿意找他,他也总不负众望。
“应该是受父亲的影响吧。已去世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世时热心公益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一个屋场里哪家有事他都是主动去帮忙。他以前常说,人生在世谁还没有个难处,遇难就帮,既为别人化解了痛苦和不幸,也使自己的良心得到慰藉,这样做值得。”甘正球说,“能帮得到的尽量帮吧。现在,我常教育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人要正直,待人要真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希望好的家风,能一直传下去。”
【记者手记:甘正球,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源于内心的善良和正直,看到溺水者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在他乡的黄金海岸留下最美身影。正是有像甘正球这样的热心人,危难之时伸手帮,需要之时尽力为,用一副“热心肠”,温暖了身边人。】(本报记者叶玲玲本报通讯员卢启荣)
新闻推荐
5月2日,家住花亭北村小区的梁先生致电《安庆晚报》热线:我们小区内有几棵樟树不久前“离奇死亡”,这让小区居民既心疼又担心。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安庆晚报记者唐飞梁先生告诉安庆晚...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