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清明节融入新习俗

安庆晚报 2018-04-05 15:3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项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民俗专家考证,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此后,民间逐渐将这个节日演绎为祭奠祖先,形成了扫墓、上坟的习俗。

在安庆,人们称清明扫墓为“做清明”,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三天或者后四天,但大多数人都选择提前“做清明”,有人甚至提前半个多月。对于清明节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慎终追远。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环保理念的加强,传统的清明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除了文明祭祀之外,还衍生出网上祭祀、集体公祭等许多新形式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借助网上祭奠平台,即使远在他乡不能亲临现场,也能凭借网上墓地或纪念碑缅怀先人,遥寄相思。

清明时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似乎是有娃一族的新风尚。3月中旬,市民刘先生就和朋友们约好,趁着周末带上孩子一起去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祭奠先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先烈的遗志,没有烈士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富强伟大的祖国。”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年都会带孩子一起去扫烈士墓,给他讲先烈的故事,对小孩子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此外,清明时节,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播的好时候,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一时节正好也是栽种花卉绿植的好时候。“前段时间忙,错过了城区义务植树造林的活动,我女儿觉得很遗憾,现在买点种子回去给她种,弥补一下。”3月31日,在高井头花卉市场选购的市民姚女士说,“祭奠先人是为了今人更好的生活,扮靓居住环境也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

新闻推荐

全市查明地质灾害 隐患点1054处

本报讯(胡庆庆记者余菲菲)4月4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获悉,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054处,受威胁人口1.2万多人,威胁财产3亿多元。隐患点数量与去年汛前同期相比减少了24.6%,为历史最低值。...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