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刘大櫆年谱》后记

安庆日报 2018-03-03 11:12 大字

撰写《刘大櫆年谱》,动笔在2016年秋天。2003年调到安庆师范大学时,我就萌发要研究一点桐城派的想法,并制定了写作计划,随后就致力于对桐城派的研究和写作。2009年出版《血祭桐城派——戴名世传》,2012年出版《方苞传》,2015五年出版《朱书传》,而这本《刘大櫆年谱》,是我的有关桐城派的第四本著作。作为一个学人,这样的经历是值得的。撰写桐城派代表人物的传记和年谱,也是对养育我的父老乡亲的一个回报。

刘大櫆一生道路曲折,三个儿子夭折,妻子年轻时就去世,自己多次参加乡试,均被罢黜,而他的老师、朋友、弟子、哥哥,则如愿以偿,很多人不仅乡试及第,而且会试及第。刘大櫆的少量的快乐,来自于读古文,来自于入幕的交游,朋友对他文章的赞赏,以及弟子对他的追随,来自于许多人慕名请他写古文。

因为个人道路曲折,加上读书多,刘大櫆是一个谦逊的人。他的诗文,处处可见其大度、包容。对于朋友中举,进士及第,他是由衷的祝贺。他十分勤奋,朋友之请,熟人所托,他挥写不辍。对于远方的朋友,一念闪过,他都吟诗,寄托怀思。他几乎不去批评别人,对于自己的艰难道路,他从不抱怨打压的人,只感叹自己命中注定。

在京师赶考,他认识了方苞。一向出言谨慎的方苞,一见刘大櫆的文章,即予以高度赞赏。在十几年的交往中,方苞推荐刘大櫆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给学使、布政使等写信,推荐刘大櫆入或找工作幕。在刘大櫆不幸的人生中,认识方苞是他的第一件大幸事!方苞去世后,刘大櫆为其写墓志铭,写传,予以真情回报。一年后,刘大櫆认识了朋友姚范的侄子姚鼐,二人一见倾心。认识姚鼐后,二人交往三十年,在一起时,二人携手交游,分开时,二人互相吟诗怀念。回到家乡,姚鼐多次去看望刘大櫆,刘大櫆去世后,姚鼐为老师写墓志铭,写传记,写碑文。在桐城派的发展链条上,刘大櫆成为方苞和姚鼐的中间环节。没有刘大櫆,则无桐城派矣!

刘大櫆的诗文较多,吟诗多见其性格和抱负。其文章内涵丰富,可见其古文和读书所下的工夫。他的谀墓文字则见其交往之多、为人之随和及生活艰苦。他晚年在安庆书院授课,将自己的一生读书写作经验,集成《论文偶记》,记录了其思想的火花,也为刘大櫆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打下基础。这晚年的神来之笔,为桐城派留下了丰富的史料。

刘大櫆以一个秀才的学历,一个教谕的卑官,而获得了如此高的学术地位,在清代两百年的学术史上,是罕见的。学术地位不是以学历和官位来衡量的,刘大櫆的故事,说明一个学派存在的原因和价值是多方面的。

写人物年谱,难在考据!撰写《刘大櫆年谱》,最大的困难是刘大櫆的诗与文章,多不具明写作时间。偶尔,其文章中会涉及一下时间,为我们撰写其年谱,留下了蛛丝马迹。因此,其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写在何时,写在何处,都需要考证一番。

在此之前,吴孟复先生写了《刘大櫆简谱》,孟醒仁先生写了《桐城派三祖年谱》,为笔者写本谱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简谱》太简,语焉不详。孟醒仁先生的《年谱》中,也有不少遗漏和讹错。本谱尽可能予以考据,为后人研究刘大櫆,多少给予一些帮助。尽管如此,本谱仍留下一些歧义,留给后来人去改定。好在研究正未有穷期,经过长期的研究,一些问题相信会越来越清楚。

(《刘大櫆年谱》2017年12月由黄山书社出版,该后记本报有删节。)

新闻推荐

2家企业获得国家级 绿色工厂称号

本报讯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安庆市帝伯格茨活塞环和安簧机械股份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联丰制丝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丝绸(蚕丝)制品绿色产品称号。安庆市...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