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何日再现街头 雨 声
报刊亭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记忆。十多年前每个月营业额能过万元,一个报刊亭能养活一家人;现在每个月只有两三千元。安庆市传统报刊亭盈利空间大幅收窄,数量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00多个到现在的32个。报刊亭作为杂志报刊主要零售端,发展的高峰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营品种超千种,全市销售额达400万元,现在品种减少到五六百种,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
(见1月13日安庆新闻网)
报刊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相比餐饮小店遍布大街小巷来说,报刊亭这种出售精神食粮的小店确实日渐衰微,而另一种文化“快餐店”——阅报栏已经绝迹。这两种现象说明,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已经出现很大变化,这里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
报刊亭和阅报栏可谓街头实体“文化餐饮店”,它们之所以减少和消失,有“规划滞后”的因素,但绝不是主要因素。我以为,首先是电脑和手机的冲击,君不见,与报刊亭和阅报栏大幅减少“相映成趣”的是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和几乎户户都有电脑,手机和电脑(再加上电视)在很多方面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这是实体“文化餐饮店”大幅减少的重要原因。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相当多的人使用手机和电脑并非用来阅读报刊杂志而是用于别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和电脑不能完全取代报刊杂志,街头“文化餐饮店”本是不该减少的。其次,街头“文化餐饮店”减少与读书之风普遍不浓是紧密相连的,许多人很少看书报杂志了,原因很简单:学生学业至上,无暇看;在职人员工作忙,有的还要看考级考证的书,没有时间看;那些退休或“内退”者,其中不少人在家务、广场舞、麻将桌上消磨时光,已经失去看书报杂志的兴趣。第三,或许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书刊杂志和报纸的吸引力问题或者说它们的质量问题。
上述新闻有个链接,介绍了北京、无锡、天津街头新型报刊亭的经验,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实行智能化改造,搞数字报刊亭,另外加上多种经营和多种服务,这些方法无疑都是值得安庆市借鉴的,但这些可能治标不治本。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要想保留并逐渐增加街头报刊亭,笔者以为起码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如何稍稍戒掉“电脑瘾”、克服“手机控”?减少“蜘蛛人”和“低头族”,就会增加珍稀的“书痴”。其二,如何让人们增加阅读的兴趣?成千上万的人在业余时间看书,除了阅读文学名著之外,还浏览报纸杂志,把阅读变成“悦读”,那是十分美好的事。其三,如何出版发行群众喜闻乐见、十分接地气的书刊报纸?这需要编辑出版者反思、努力,今后如何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框架内,办好报刊、取悦读者。
街头“文化快餐店”减少的现象在全国很普遍,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安庆市单独的任务,但我以为,安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之邦,应该多多探索,教体局今年布置了寒假“读书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看书报杂志的人不断增加,报刊亭乃至阅报栏就会重新成为安庆市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迎江区滨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魏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好评。为做好工作,魏娟坚持利用八小时之外和一线工作学习法,主动去学习新业务,到社...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